第一百一十九章 统购统销(1 / 1)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轮回之帝国的历史最新章节!

已经进入了一年的秋季,但在江南海边的城镇,北方地区已有的爽朗之气,却依然不见踪迹。相反,日光下面,人们依然能感觉到灼灼的热意。

待在县衙里的李将官,午后躺到了一张睡椅上,身边的茶几更放了一杯下人泡好的清茶,他此刻的心情确实可以用“惬意”两字来形容。

最近琼州水师又抄掠沿江了?跟咱有鸟的关系。

他们到了更往北的沿海?管他个逑。

要咱攻打翁州?可以,你得先给咱派水师来。别说你现在没有水师,就是有,你的水师能不能出杭州湾,你也得问琼州去,但咱是不会咸吃萝卜淡操心滴。

还是这样的日子好啊,山高皇帝远,谁来这里管咱呢?咱还不是想干啥就干啥。

呷了一口杯中的清茶,李将官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里就是他妈的舒坦。

周大宝急冲冲地走进了厅房,看见他的大哥闭着眼睛躺在那里,他放轻了脚步。但李将官已经睁开了眼:“就是在二里地外,咱也能听见你的动静,你小子做事就不能轻点?”

周大宝尴尬地笑了笑,李将官伸了个懒腰坐了起来:“说吧,啥事?”

“郑师爷的哪个管家已从临安回来了,他说,咱们的货已全部出手。”

闻言,李将官瞪了他的把弟一眼。就这屁大的事,也值得你来搅了老子的午觉?但周大宝上前在他耳边又低语了几句,随即他就又退到一边,李将官的脸上已经不是艳阳天了。

深夜,周大宝和几个亲兵护着一顶小轿进了县衙,他们没有停留,直奔后院。李将官就站在院内厢房的门口,他的身边还有一个人。见到披着一件黑色披风的郑师爷从轿中出来,那个人立刻推开房门,郑师爷和李将官没有客套,他们闪身进了屋。

落了座的郑师爷,他的脸色只能用阴晴不定来形容。他抚了一把颚下的长须,看了一眼望着他的李将官,说道:“北边,怕是要对这里动手了。”

奶奶的,果然不是什么好事,要不然你也不会亲自到这里来。李将官紧张地问道:“他们要对咱们下手?”咱漏底了?

郑师爷显然还在想着什么,他有点心不在焉地说道:“既是这里,又不是这里。”

得,你在咱面前还掉什么书袋,直接说不就得了。李将官心里可没少腹诽这个酸秀才。

“北边已有来人到了临安,我从大帅哪里得知,很快他们的兵,也会前来,更会直接到咱们这里。但他们真正要对付的,是对面。”

李将官不信的问道:“对面?没水师他们游过去?”

郑师爷轻叹一声:“问题在于他们有水师啊,这次他们的水师仍将从荆襄顺江而下,但他们会出江口,直奔这里。而且……”他看了看李将官,“我猜测,很有可能北边的水师,拥有和对面同样的军械。”要不他们凭什么敢和对面干呢?

李将官沉默了,但他很快说道:“就他们的水师,怕还不是人家琼州的对手吧?不管怎么说,在下仍然不看好他们。”

郑师爷脸上露出了点理解而又无奈的笑意:“老弟,我和你一样不希望他们来。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郑师爷和李将官其实心里都很不爽,北兵要过来的消息,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一个坏得不能再坏的消息。因为这半年多来,他们知道,他们私下里做的生意,利有多大。他们其实是真应该感谢哪个穿越者的。

东在这一年里面,除了军功授田,其它民政上的举措,他弄的也不少。你比如说在道路上,他就要求工部的王德等人,拿出一个具体的帝国道路规制出来,从此以后,帝国的道路就按此标准修筑。既然现在修筑道路实际已是用水泥来进行,咱就是不弄后世的四车道五车道,也应该搞个这时代的两车道或三车道的吧?大唐帝国的官道,在后世那可是有名的,咱总不能一代不如一代。

另一方面,他要求陆秀夫和赵与珞对朝廷以前的度量衡制度进行整理,在重新明确了各种标准后,定为帝国的规制。

历史上的始皇帝,虽然后代有不少人说他是暴君,但他的功绩同样很大。他的最重要的功绩,其实应该是实行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了天下的度量衡。通过这些举措,他从此奠定了这个东亚之国几千年来基本完整的基础。

因为文字上的统一,使得即便是各地语音方言的不同,人们却始终能够相互交流,古老的文化,才能更好的得到传承。它更成为了这块土地上,维系人群关系的纽带。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块土地上没少出现分分合合的现象,但文化上的一致性,是它每次最后都能走向统一的最重要的因素。

也许后人还不应该忽略,任何一个国家,更不要说大一统的国家,它必须在某些基本的东西上面,有着明确、统一的规制。度量衡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之一。如果一个地方的一斤是十两,另一个地方是十六两,那不仅不方便,更只会导致各地的冲突。

因此,规矩,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必不可少的。人们能够争论的,只是它们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而已。

但东弄的举措,并不是要复古,更不是准备采用什么后世的度量衡制度,因为咱们的大宋有它的标准,你只要整理一下就完全可以了。真正的关键,是这种制度要标准、要统一。这个时代在咱的努力下,以后说不定全世界都用咱们的宋制了,咱何必费事弄这个制或哪个制。

但他这样做的确也是为了配合朝廷的举措,或者说是为了他的战时经济政策。因为他已经下令在琼州和流求施行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你不将标准制度化或统一化,怎么,想让下面的人给你来个大斗进、小斗出?

这些事情其实都并不复杂,唯一令陆秀夫和赵与珞头痛点的是这个“统购统销”的价格问题。粮食的收购价格低了,“谷贱伤农”,而且现在行朝急需粮食。但高了吧,战争期间,行朝实在负担不起。陆秀夫和赵与珞反复商议之后,他们决定,按南宋后期丰年中的200--300文一斗米的价格中的300文一斗米的市价来定。因为陛下已经把币值给换了,这样算来,朝廷也并没有太吃亏。

(宋代的一石超过了75公斤,一石十斗,每斗基本上就是15斤,300文一斗米,每斤米合到了二十文。参照后世共和国开始施行的价格,大致也差不多。)

但东的打算是,他要不惜一切代价,从现在起,完全控制行朝的粮食价格,消除粮食价格的大幅波动,彻底安定人心。他告诉陆夫子和老赵,朝廷不仅要收购所有民间出售的粮食,而且以后在行朝控制的地方也要出售粮食,不能光买不卖。但这个出售的价格,每斗上限不得超过400文。不过朝廷暂时要严格规定,行朝的军民,每人每次,购买粮食不得超过两斗。

陆秀夫和赵与珞当时并没有反对这个举措,让他们比较顾虑的是小皇帝定下的售价,因为行朝在外收购的粮食,价格并不低。战乱、宋军的抢购等因素加在一起,粮食的价格在各地其实一直很高。这样,朝廷以陛下所定的价格出售粮食,实际上是吃亏的。

可是小皇帝十分坚决:“老师,赵大人,不要怕眼前吃亏,这亏不了多少时间,但它却能够安定人心,朝廷在将来必然会体会到其中的好处。”

陆夫子和老赵现在不仅有点各怀心思,而且还带些“懒”、或者说“疲”了的心态,算了,你就让这个小鬼头折腾吧。他们并不知道,这将是一个以后给哪个穿越者带来麻烦,同时在后世有很大争议的举措。

但是,为了对付日益上涨的外来粮食价格,哪个穿越者也使了损招。

凤宝在外面昂贵的风声传到琼州后,朝廷大臣们心痛不已,而随着来兑换的商人越来越多,他们更强烈要求提高兑换比率。不过这一次“闹事”的,是以老赵为首的户部官员。用老赵的话说:即使朝廷不能像外面那样过分,但把兑换提高到一两一个还是应该的吧?

可是小皇帝否决了这个提议。兄弟,如果全天下的银子被你过了一下后,有百分之二十被留下,你还要咋样?不能太过。

只是,既然大洋受追捧,那咱就应该挑挑肥,拣拣瘦。他告诉老赵:“赵大人,朝廷的政令朝令夕改,怕是在天下臣民面前不太好交代吧?但朕觉得,这个兑换银币,可以优先考虑那些送来粮食等朝廷急需物资的人。”

好么,用后世的话说,国营垄断,专营专卖,再加上彼此双方各有所需,你弄来的东西价格,必然就有得讨价还价了。

老赵和户部的官员顿开茅塞,他们立刻规定,凡是运粮食、布帛和铁器来的商人,凤宝的兑换不限。而其他的商人,对不起,暂不兑换。理由?当然是制作不易,数量有限。

只是这样一来,这个银币的买卖也等于是被垄断了,它的价格自然就居高不下,这就便宜了郑师爷和李将官。

苏刘义给李将官的牌子,数量其实是很少的,因为它只派发给了几个非常特殊的人。而郑师爷又绝对是个“大气”之人,在到琼州做生意之前,他也收集了一些图书,但他不像开始的那些商人,还要卖给行朝。他告诉他的哪个书吏兼管家,把这些书直接送给行朝。他的书吏忠实的执行了他的指令,但他也给这两人带来了更大的冲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