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异能人的前世今生最新章节!
能有这种机会,坐在某个真正具有智慧与慈悲而能点醒我们的人身旁,也很不容易。我们需要有很多功德,比方说,就在这个人告诉我们这只是一场电影时,我们后方的人可能正好在咳嗽,以致我们或许失去听到这句话的机会。这种事情总是发生,那纯粹就是缺乏功德。
经由一再地忆持见地,经由检视我们正落入八种陷阱中的哪些,经由各式各样的观修,我们获得功德。
了解生活徒劳无功的那面就是见地。拥有这个见地并不表示我们得成为比丘和比丘尼,或是前往加德满都,并且住在一个洞穴里。不,了解才是更为重要的。了解到这是徒劳无功并不意味着你该辞去工作;你应该依旧继续你的工作。如果你有机会成为百万富翁,为什么不呢?你应该只管去做——但始终知道真实的身份,始终记得处境的实相。
然后,情况就变得十分有意思。观赏一部电影,明知那是一场电影,却仍经验所有情绪,这很有意思。为什么有意思?因为操之于我们。任何我们控制不了的时刻,任何操之于别人的时刻,是没有意思的。这次的确操之于我们,我们知道那是假的。
此刻,在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们没有控制权,我们没有乐趣,我们认为正在发生的每件事都如此真实。只要想想我们所拥有的亲密关系,拥有亲密关系应该是生命里出现的好事,然而它果真美好吗?关系展开的那一刻,不安全感开始了,期望开始了。恐惧开始了,而且没有止尽,总是一再重复:我们曾交过多少个女朋友?我们换过多少个男朋友?情形似乎总是一样。没有真命天子、真命天女,没有天时地利。为什么?问题不在没有遇上天时地利,不真是那样。但我们总是怀有某种期盼,我们带着希望与恐惧,而它们却导致失望。即使我们恰好得到我们期盼的。那份期待不会停止,它反倒倍增了。现在期待被增强,我们得到了我们想要的,所以我们就期盼更多,我们产生甚至更多的期待。
每个人都有这个想法,认为眼前的问题、此刻我们正在经历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不是吗?而且我们以为这些问题将会是我们最大、最持久的问题,但这不是事实。跟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相比。五年前的问题微不足道;而不出五年,今天的问题将会显得无足轻重。
我们讨论了见,那么修呢?修的藏文是“贡”,它其实意指习惯于某件事。因此,对见地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现在我们得去习惯这种了解。我确定你们一定听过这个譬喻许多遍了。如果我们开始认知某样东西。譬如酒,那么我们的修持就是尽可能多上酒吧。接下来你或许想要尝试不同的酒,试着调制某种鸡尾酒什么的。然后渐渐地。我们开始嗜酒。没有人生来就是酒鬼,你必须学习,你得去修炼它。然后,你变得离不开酒。这几乎像是有关酒的证悟,因此你没有它就活不下去。这就是我们得做的。
修是习惯于某件事。现在,止(奢摩他)的修持是许许多多大师劝勉我们要做的。我同意,因为止是打基础。止的修持纯粹是让我们的心能够运作并富有弹性。现在我们的心像一块木头,坚硬死板。止让我们的心富有弹性,以便我们可以随心所欲。
现在,假设你正在生气。如果我要你停止生气。你办不到。或者,如果我要你当下立刻发火,你也没办法。为什么?因为我们对心没有控制力。必须发生某些事情。得有特定的因缘,而且唯有如此,才能点燃我们的怒火。我们无法控制它,止带给我们那份控制力,那份弹性。
我们在讨论的主题是修心与八种陷阱——世间八法,那么我们如何观修它呢?我们可以称此为“动中修行”。我认为这是相当重要的修持,但有时也相当困难。为什么?因它会违反我们自他的期许。如:若我们采取特定的走路方式,以便可以获得赞美,以便不会受到批评,以便得到某种东西,以便不会失去某种东西,以便可以受到重视,以便不会被忽略。世上的每一件事,连我们走路的方式、我们的发型、我们今早穿的上衣…等这些事项,似乎都为了某些被关注而出发。
假如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一种被期待的狀态,而不是发自内证的真诚。缺乏那种无求品高的心量,那么我们就会变得非常软弱,而很可能就成为自己跟别人期待的牺牲品。
世间八法里最难过的两关是“毁”、“讥”。那是我们的痛点。 看见自己的渴求,同时,了解这些渴求都缘自于内在的匮乏、不自信。 当别人恶意攻击我们的时候,他触碰到的往往是我们最脆弱、最害怕面对的阴影面。全然接纳自己的阴影面,让自己内外合一,不伪装、不逃避、不抗拒,那就可以不活在别人的评价与期待里了,更不需要向别人证明自己了。
有则笑话说:当别人骂你是猪时,你勃然大怒,那你就真把自己当猪了。我们与生俱来内在所渴求的第一份认同,是来自于母亲与父亲。与父母亲的关系也延续的影响到我们将来的人际互动,因此到外面渴求别人的认同是短暂的,而内心深处真正希望获的认同的人,其实是父母亲,外在的朋友只是这份认同感的替代品。在内在与父母亲重新连结上,你便能够由内而外产生自信心,再也不需要仰赖外在的认同和向外界证明自己了。
生命放到更大的背景板上,去看见挑战、伤害你的人,他们内心的恐惧与不安,他们用激烈的方式来“自保”;去听见“自以为是”的人内心,那里面往往有个更大的声音:我不够好。我不配得。那些深层的自卑。让他们表现出“自负”、“自以为是”。去理解“自私”的人,他们的紧缩与焦虑,执着与抓取,都是在试图让自己更安全,更有保障,更有依靠……众生一体,他们身上这些我们“看不惯”的部分。不也正是我们曾经经历或者正要经历的阶段吗?或者说,他们呈现的就是我们一直紧紧包裹,牢牢看守,不肯让外人看见的“阴影面”吗?
对众生敞开心胸,迎接各种生命的来访平等心的修持就是要学习对众生敞开心胸,迎接各种生命的来访。当然某些贵客来访时,我们不免感到恐惧和厌恶。如果有能力做到,不妨把门稍稍打开一些,假使必要。把门关上也无妨。培养平等心是要渐进的。我们发愿终生学习友爱与勇气,不论身处何种情境——生病、健康、贫穷、富裕、哀伤或喜悦,我们一概欢迎,并且愿意认识它们。
培养平等心的方法就是训练觉察力。一旦感觉自己被吸引或是产生厌恶的反应,而尚未固化成执著或负面情绪时,就要觉察到自己的真相。我们要训练自己安住在内心的那个柔软地带。并善用内心的偏见作为踏脚石,来连结别人心中的困惑。强烈的情绪是非常有用的。不论内心生起任何一种恶劣的情绪,都可以用来拓展与他人的连结感。帮助我们体验他人心中的侵略性和渴望——他们和我们一样,也陷入了希望和恐惧的二元对立。如此我们才能领会众生都在一条船上。我们急需发展 出更多的洞见,来帮助自己认清什么会带来快乐,而什么又会导致痛苦。
即使经过多年的修炼,我们仍然会持续强化自己的愤怒。然而,如果能触及嫌恶、盛怒或任何一种情绪底端的脆弱和赤裸的无助感,我们的视野就会扩大。那个时刻如果能选择安于当下的情绪能量,而不爆发出来或是压抑它,就是在训练平等心以及超越对错的豁达心胸了。四无量心的品质就是如此发展出来的:我们练习觉 察心如何僵固成执著的见解,并尽量使它柔软下来。心一旦软化。内在的藩篱就放下了。
留意自己何时敞开何时封闭——不带任何赞美或谴责。平时在街上行走时,也可以进行平等心的修持。不论遇见什么人,都要尽力维持清醒。也就是要保持情感上的诚实度,敞开心胸面对他人。当我们经过某些人的身边时,要觉察自己的心是敞开的,还是封闭的。要觉察自己是否被对方吸引,还是感到厌恶或冷漠,而不添加任何批判。我们可能觉得对某人生起了悲心,因为她看起来十分沮丧,或是某人对我们微笑而感到心情愉悦。有时没有任何理由,我们会对某些人生起恐惧和厌恶的感觉。留意自己何时敞开何时封闭——不带任何赞美或谴责——便是这项修持的基础功夫。在城市里只要走一条街,这项修持都会令你大开眼界。
每当我们产生一种开放轻松的心情而不落入任何偏见或偏好,平等心就出现了。这时可以为自己、为自己所爱的人发愿,祈望大家都能安住在解脱的自由中。然后我们将心愿扩大到朋友、不相干的人和敌人的身上。接下来我们发愿,祈望上述所有人都能安住在平等心,然后将这份愿望拓展到时空中所有的众生身上:“愿众生安住在平等心,远离激情、侵略性和偏见。”
《慈悲经》中说道:“有了无量心,我们就会珍惜所有的生命,而对上三道和下三道的一切众生放出慈爱的光辉。”修持平等心就是在训练自己扩大同理和慈悲的能力,包容一切善、恶、美、丑。然而,毫无偏见的平等心并不等同于终极祥和。它指的是彻底面对一切来到我们面前的事物。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充分而彻底地活着。
平等心的修持要求我们放下一些包袱:譬如,我们只欢迎那些令自己愉悦的事物。持续地面对各种不同的情境需要很大的勇气,而这份勇气通常源于对自己的悲 悯以及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如果经年累月地如此修持,一定会感觉自己的心胸和思想愈来愈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