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最新章节!
崇仁虽然聪明,毕竟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当下就被说得哑口无言,尤其胡卫东所说的都是事实,这就进一步增强了说服力。
而接下来胡卫东又说明了现在中国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你为侵华日军犯下的罪行道歉,说明你还有着基本的良知,这很好,不过在客观上,我们还真应该感谢你们的侵略,因为正是你们入侵中国,逼得中国人民走投无路,我们才能借此机会将人民群众更快地动员和团结起来,并且在与侵略军的战斗中不断磨砺和壮大,等到日后我们将侵略军赶出中国的时候,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也已经成长了起来,足以保卫新生的中国。如果没有日军入侵的话,我们的新式军队就很可能将在实力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就要面对西方列强的压倒性实力了”
胡卫东的“感谢”令崇仁羞愧得无地自容,而胡卫东话中的细节却令他暗自留心,在其后多次游历根据地的过程中,崇仁切身地体会到了人民军队强大的根源,“这是一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式军队,不仅仅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而已,应该说是‘军民一体’才对。因为军队是人民的军队,他们就绝不会去侵害人民,因为人民是军队的人民,所以他们就算是死,也会掩护那些受伤的战士,这样的军队、这样的人民,即使帝**队都像我在国内到的那样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也根本赢不了”
如果中国是个小国也就罢了。虽然崇仁良知上无法接受,但客观分析的话,只要日本将人杀光一样可以征服中国。可是中国有四五亿人,这就实在太可怕了。根据地穷困落后的农村都可以维持:50、乃至更高的兵民比例,而且军队充满凝聚力并深受人民拥护,那些近代化程度更高的地方自然更不用说。如果全中国都落入赤色党之手,他们轻轻松松就可以动员起数量上千万而且战斗力很强的可怕军队。这场战争日本根本赢不了
严格地来说,历史上的崇仁也并非是绝对的和平主义者(注),通过亲身调查意识到侵华战争毫无胜利希望、却会将日本拖向深渊之后。他才迅速变成了一个反战分子,而且他始终都不是为了反战(或者那些人道主义的理由)而反战,只是理性地认为跟中国为敌对日本不利、而与中国和平共处却对日本、或者说日本人民的将来更加有利罢了。当初因为对此人颇为好奇而特别了解过的胡卫东自然也知道这些。但他却并不在意,因为单纯的反战主义者反倒很容易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败下阵来,只有更富于智慧和理性的现实主义者才能实现长久的和平
因此胡卫东跟崇仁谈话时也优先从利害上讲,“崇仁,你认为日本最缺乏的是什么?”
由于长期所受的军国主义教育,崇仁虽然憎厌战争中的那些不人道行为,但侵略扩张的意识却还是挥之不去,当即下意识地答道,“资源和国土。”,话一出口就意识到不妥。面色不禁有些紧张。
“好吧,就算是资源和国土,你认为日本侵华能够获得这些吗?”,胡卫东冷笑道,“中国似地大物博。但是人口十分稠密,而且石山、戈壁这样无法利用的废地太多,耕地不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资源总量虽然也还可以,但人均一分就显得十分匮乏。你应该明白,日本占领中国土地的同时。也不得不接收中国庞大的人口,这些人不但需要吃饭,而且还对日本心存敌意,这根本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此就算占领了中国,日本人的生活也得不到任何改善,何况你们的侵略注定将要失败!至于奴役中国人民作为廉价劳动力?即使真的成功,得益的也只是日本的军阀和大资本家,对于普通日本人来说,这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就业如果日本的决策者够聪明的话,就不应该和我们纠缠,而应该向那些资源丰富却又地广人稀的地区开拓,比如南洋和澳大利亚其实你们日本人只是觉得我们中国人好欺负,骨子里又害怕西方列强,所以‘柿子拣软的捏’罢了,现在发现这个柿子没那么软,却又碍于面子不愿承认,结果令几十万日本青年无谓地死在中国”
崇仁听后小脸涨得通红,却偏偏无法反驳,身为日本人,他当然清楚日本民族“畏强凌弱”的劣根性,而很大一部分日本人在西方白种人面前表现出的崇洋媚外就更是令他深恶痛绝
“其实我们东亚人种非但不比西方的白种人逊色,甚至可以说是更加优秀才对,无论是平均智商、还是吃苦耐劳与勇敢精神,只不过现在中国、也包括日本的工业化程度都比较低,国力方面还有差距罢了而且西方列强、尤其是英法两国并不像你们想的那么强大,他们早已就是西沉的落日,现在不过仗着余辉吓唬人罢了”,胡卫东似有深意地说道。
崇仁虽然没有答话,但胡卫东说出这段话时那股强烈的自信却深深地印入了他的心底,以致于后来当他听到那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后居然并不怎么意外
胡卫东虽然很重视崇仁,但他却没有那么多时间花在这个小子的身上,因此当崇仁走访沂蒙山区结束后就立即被送到了抗大
注:历史上他向6道歉的是“日军侵华期间犯下的罪行”而不是“日军侵华”这件事本身(但也不是说他认为日本应该侵华,事实上在日本那骨子里更接近于西方而不像中国的文化中侵略从来就不是一种“罪”,他们只会说侵略中国是错误的,因为得不偿失而且必定失败,但绝不会说侵略本身就是犯罪。),不过比起那些否定历史事实而且拒不道歉的混蛋还是好得多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