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少年帝国最新章节!
3月11日,刘彻下诏:封卫青为长平侯。同时被封的还有卫青的两个部将:苏建被封为平陵侯。6月18日,张次公被封为岸头侯。
论功行赏之后,刘彻却被一棘手的问题卡住了:到底是撤军?还是派军驻守此地?不过,这一难题很快就有了结果。替皇帝排除疑难的人,还是主父偃。
主父偃之所以能找到工作,是因他以儒者身份见到了刘彻。自孔子以来,儒者多数都是反战的。然而当主父偃找到饭碗后,他决定干回他的老本行:纵横家!
有口才而无谋略,那是无法端稳纵横家这碗饭的。还好苦练多年,主父偃的纵横学专业知识并没废掉。于是当他闻听卫青拿下河套地区后,立即向刘彻提交了一重要议案。
这次,他没有叫嚣反战。恰恰相反,他要脱下反战外衣,露出好战的本色!主父偃的议案书大致如下:河套地区土地肥沃,又有黄河天堑,当年蒙恬就曾在这里筑城驻军,抗击匈奴。我们汉朝也应像蒙恬那样,修缮故城,建立郡县。这样不但可减少粮食运输成本,同时会给匈奴形成巨大威胁。
主父偃的议案交上去后,刘彻没有独断。而是上朝举行公议。没想到主父偃的议案,不但没得到响应,反而受到攻击。甚至有人公开跟主父偃辩论,骂他无聊。
古稀老头公孙弘据理力争,反驳主父偃“旧秦曾在河套地区设郡县,那是没错的。问题是蒙恬曾发三十万大军在黄河以北筑城,修了很久都没成功,后来不得已放弃”公孙弘语言老道,没有将话说绝。不过意思大家都是明白的:人家蒙恬费了这么多人马都没整出花样来。难道咱们还要吃饱没事干,去吃那些苦吗?
公孙弘的观点代表了广大汉朝公卿们的意见。但却不能代表刘彻的想法。算起来,刘彻对公孙弘不满意,这已是第三次了。这次,刘彻再次否定公孙弘,决定采用主父偃的建议,在河套地区设郡驻军。同时,刘彻也决定放弃这次被匈奴抢去的上谷郡斗辟县的造阳地,这土地就给你们匈奴了!怎么样?不吃亏吧?
刘彻在河套地区设立朔方、五原二郡,调动十万人前去筑城。承包这一大工程的包工头,就是刚刚跟随卫青出征立功、被封为平陵侯的苏建。除筑城外,苏建同时承包的附加工程还有修缮蒙恬所筑的要塞、巩固黄河屏障…
为替祖宗报仇、为成就汉武雄风,刘彻这次真是下了血本。修城,那是要材料的。材料从哪来?从中原运去。谁来运?当然是民工。无论修城的士兵还是运材料的民工,都得吃饭。这都得花钱。
具体花了多少钱,没人能说得清楚。于是,开辟西南夷,再加上修这个河南地,刘彻终于开始动用父祖两代人为他积累下的国库了。从此之后,文景之治时的百姓攀比买宝马,粮食烂在仓库里的好日子,一去再不复返了…
国库没钱了,可城还没修好,怎么办?刘彻当即想到一招:夏季,刘彻将十万人移往朔方郡。以民养民,同时军民合作,共同守城,匈奴要想打进来,就不怎么容易喽。也正因此,汉朝对匈奴作战,从此化被动为主动。
这汉武帝反击匈奴三大战之第一战河南之战的功劳,卫青算一份、主父偃算一份、苏建算一份;刘彻算大部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尝到甜头的主父偃再接再厉,又立了两个大功。第一个是建议移民替刘彻守陵。
生前修墓,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皇帝也是人,也得在生前就替自己准备后事,于是就有了皇陵。刘彻登基仅仅两年,便也开始给自己修筑茂陵。转眼12年过去了,可那里人气一直低迷。这就给了主父偃一表现的机会。
主父偃给刘彻提了一建议“我想到一个替陛下刷人气的办法。办法很简单,就是将全国各地的富豪全迁到茂陵。这样做有两个好处:1拔掉豪强在当地盘根错节的势力;2借他们带动首都的消费市场,扩大内需,缓解当前国库不充裕的燃眉之急。最后,随着这些人的到来,茂陵的人气那可是呼呼的直刷而上”
一切损人利已的提案,刘彻一般都是不会放过的。于是刘彻又采纳主父偃建议,下令:全国各郡国的富豪,凡身家在三百万以上的,必须到茂陵报到!
当时关东名气最盛的大侠、河内郡轵县人郭解亦在被徙的名单中。郭解不愿迁居,特托人向卫青求恳。卫青于是去见汉武帝说“郭解一介平民,不应迁徙啊”刘彻摇首不答。等卫青退出后,他笑顾左右道“一介布衣,能使将军为他说情,这还好算得贫穷吗”
郭解无奈只好举家收拾行装,准备入关。当时关东民众争来相送,于是入关后的郭解侠名更盛。当时有郭解的同乡杨季主。其子杨椽经常向郭解勒索财物,郭解也慷慨给予。偏郭解的侄子代为不平,竟把杨椽砍去首级。杨季主悲愤之下,派人入京控诉。谁知此人又被砍去头颅。帝国腹心之地连出两件无头命案,当然轰动一时。刘彻下令严查,限期破案!
此时郭解已闻得风声,东逃临晋关。守关的少翁知道此人是大侠郭解之后,竟将其私放出关,然后自杀…郭解安全逃往太原,在那里隐姓埋名了年余,遇到大赦。便想回去看望家人。谁知时隔一年,他的案子却还没销。地方官当即将郭解拿住。然而审讯郭解,大家却说他虽犯案累累,却皆在大赦之前。既然已经大赦,便不能再追究。
所有人都为大侠郭解说好话,只有一儒生当众斥责郭解的种种不法之事。于是激起众愤,在他回家途中,被郭解的门客杀死,且将其舌头割下。地方官以此案再次提审郭解。最终的结论是:郭解全不知情,凶手也找不到,所以无法证明是郭解派去的。负责审案的官吏将‘郭解无罪’的定案结论上报给皇帝,偏公孙弘说郭解私结党羽,睚眦杀人。最大恶极,例当族诛。汉武帝竟同意了公孙弘的意见,下令将郭解全族处斩!
有郭解的朋友从皇帝的屠刀下设法救出了一两个郭解的子孙,这才使得郭解不至于绝后。东汉光武帝时的著名循吏郭伋就是郭解的玄孙。后话按下不表。
主父偃立下的第二件大功是:揭发燕王刘定国、齐王刘次昌的罪行,并逼这两位诸侯王自杀。
刘定国,刘泽之孙。这位小燕王的私生活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乱!
色字头上一把刀,如刘定国在伦理范畴里**,色字刀也是拿他没办法的,谁让他是王呢。可偏偏刘定国色得过头了。说得不好听,就是色得太禽兽了!
首先,他不知怎么的,瞧上了自己的庶母,于是跟人家通奸,还生了个小男孩。死人的老婆不放过,活人的则更不会放过。接着,刘定国二话不说,抢了亲弟弟的老婆。更可怕的还有:他竟兽心大发,与自己三个亲生女儿通奸…禽兽,实在太禽兽了!
禽兽不如的刘定国,跟自己一个臣属有过节,准备诛杀这个叫郢人的辽西郡肥如县令。郢人闻听刘定国要杀自己,立即将他**的事揭发出去。没想到刘定国动手极快,立即派人捕杀郢人灭口,死无对证。
但此事还没完了。郢人的兄弟为了报仇,又上书将刘定国揭发。恰好就被主父偃看到。于是主父偃决定免费替郢人清算刘定国,主持正义。其实这两人非亲非故。主父偃之所以要想杀刘定国,那是因他心里有恨!
什么恨?回顾主父偃的革命家史就可发现:当年他曾北漂燕赵,没得到一个权贵的帮助。其中自然就有燕王刘定国在内。此番正好公报私仇!
主父偃首先放开喇叭,在长安城里广而告之,让天下皆知燕国出了个**货。出了这么一档丑事,刘彻想捂,那是不可能的。况且他根本就不想捂。于是刘彻就将告密信公布,召集众卿举行公议。
公议结果很快出来了。在主父偃的点火煽风下、在刘彻的默许下,众卿一致认为:刘定国简直与禽兽无异,该杀!
可还没等中央动手,马上有一消息传来:燕王刘定国自杀、燕国亡!
多年以来,是什么催发穷困潦倒的主父偃在一次次被拒之门外后,仍然奋发向上?在我看来,其内心深处肯定藏匿着一不可告人的秘密。这就是:勿忘人耻!
曾经,齐国人排挤他、燕赵诸侯漠视他,一次次的求职碰壁、冷嘲热讽。炎凉世态冷却热血,理想尊严扫地无门。突然之间主父偃发现:人在世上活,富贵不重要,重要的是讨回尊严!
所以,他必须要在后半生,向曾经损害过他尊严的所有人,讨回属于他的那一份骄傲!于是,当主父偃被刘彻看中,进入长安权贵行列之后,他开始实施自己的复仇计划。基于以上心理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主父偃为何要将刘定国往死里整!
在人类历史上,仇恨和**是两种可怕的东西。两者从来都是人类追求进步、制造恐怖的双刃剑。从某种角度来说:复仇毁灭了主父偃,却又成就了主父偃…
主父偃整死燕王刘定国后,其他诸侯王,甚至是公卿大臣都领教了他的政治黑手。于是许多人怕他,纷纷携带黄金和干货贿赂主父偃。主父偃也不客气,来者不拒,通通收下!
有人警告主父偃适可而止,不要太过分了。你猜人家主父偃是怎么回答的?他竟理直气壮地拍着胸脯说“我怕个球呀。游学四十年,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兄弟不肯收留我、诸侯宾客都排斥我。四十年困顿,犹如一场恶梦。我活着,就是为了追求富贵而活;得不到富贵,就算死在富贵里,也值得了。反正老子只有一条命,横干竖干,天打雷劈我都不怕”这就是真实的主父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主父偃的下一个目标瞄准了齐国!这是主父偃的故乡,却也是一个让他一想起就揪心的地方。那里有两拨人,似从主父偃一出生就不把他当人看。首先是父母及兄弟、其次就是宾客。
主父偃到底为何被众人厌弃?是他长得对不起观众?还是他道德上有问题?好像也没人说他长得丑,更没人说之前的他在道德品质上有问题。实在太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