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准备南下(1 / 1)

明贼 五味酒 1577 字 11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明贼最新章节!

李信安抚高时明:“公高义,李信感佩之至!”

一切尽在不言之中,高时明肯在李信当面做出这等“大逆不道”的行为,已经足够证明了他的诚意,这对李信来说是个意外的收获。对于密旨一事,他并不愿意多问,而是几句之后转而将话题扯向了浙江。

“浙江之行,高公还要小心谨慎,不知打算哪一日动身?”

高时明擦了擦额头冷汗,心道今日在鬼门关前晃了一遭,还真有两世为人之感。至于李信让他去浙江处置熊明遇遇袭失踪一案,他知道自己万无推脱理由,自然拍着胸脯保证。

“随时都可以动身,只等镇虏侯一声令下。”

浙江布政使赵秉谦其人高时明见过,那还是崇祯九年的事,此人陛见圣驾,在皇帝面前温顺的就像一只小绵羊,岂知竟也有獠牙毕露的一日。高时明心中虽然感慨,却仍旧以为镇虏侯大可不必这么麻烦,大军碾压过去,揪出不法,审案断狱,快刀斩乱麻才是上策。似这般温吞水,要耽搁到猴年马月去了?这样只能给那些心怀叵测之人,垂死挣扎的机会。

于是,高时明决定劝一劝李信,能使他改变主意也未可知呢。

“咱家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种程式化的说辞作为开场白,李信再熟悉不过,也再厌烦不过,身边这些人有话就不能直说吗?自己又不是听不得建议的独断武断之人,非得啰哩啰唆的先打上一阵铺垫再直入主题。当然了,他也不会因为这种细枝末节的小事给人以颜色,只能呵呵笑道:“有话但讲无妨!”

然后高时明就将自己的建议和担心一股脑的都讲了出来,李信一边听着,一边不住点头,高时明所言的确是老成之言,也认为其中不无道理。李信认真审视了自己在对待浙江方面一而再的采取温和手段,或许真有些失之优柔了。

至此,李信心底里已经起了改变主意的想法,但他还想先询问一番高时明的建议。

“不知高公以为当以何种处置为善?”

高时明脱口而出:“自然以镇虏侯带兵亲往,以雷霆之势泰山压顶,浙江乱局传檄可定。”

李信点点头,这的确是个办法,可他还有无法离开南京的理由,那就是南京仍旧有着反对势力蠢蠢欲动,使之一刻都无法离开。否则便有被趁势发难的可能。对此,李信比较苦恼,这也许是采取温和手段所带来的一种后遗症吧,如果以强硬的铁腕措施对反对势力加以镇压,固然能卓有成效,但却会加速江南各方的分化,同时也将三卫军以及他自身置于众矢之的。

也因此,李信宁愿选择承担这种代价,而已最小的代价将各方弥合起来。他希望江南不要卷入中原的乱局中去,只要这里保持着和平与稳定,大明或许会亡,而汉家江山就绝对不会亡。

事实上,李信到现在早就已经摒弃了那些什么女真不满万,满万无人敌的传言。关外满洲八旗战斗力虽强,也决然没到了那种可以横扫明朝的地步,几十年来终究只能被山海关所在辽东一隅而已。在李信所熟知的历史上,真正将所谓女真无敌神话放大,那是李自成攻灭北京,逼死崇祯以后的事了。明朝内部群龙无首,再加上流贼内部决策失误,这才让关外满清坐收了渔人之利。

尤其是李信带着三卫军与满清八旗辽西一场大战之后,更使他确认了这种认知和判断。所以,李信曾无数次的告诉自己,只要有他在一日,就绝不容许悲剧重复上演。看眼下情形,虽然远比李信所熟知的历史要更加纷乱,但山西关中之地尚在沈王与左良玉手中,如此一来,便割断了四川张献忠与中原李自成的联系,同时,也使得李自成芒刺在背,若想尽占中原之地,挥师北向京师,就必然要顾忌在他背后随时会杀出来一支绝命官军。而卢象升率军坐镇山东则与陕西沈王呈左右夹击之势,使得李自成难以妄动,这也让早就疲于奔命的杨嗣昌得以喘息。

如此各方牵制之下,中原局面虽乱,却未必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只要挺过了今年的大旱,若能在来年来一场大丰收,哪怕是稍有欠收的情况,仍旧有足够的粮食可安定各省流民。只要绝了流贼的来源,便如掐住了李自成的脖子,流贼之乱才会迎刃而解。

不过,李信现在所担心的是,卢象升到山东已经数月有余,却迟迟不能打通运河南北,恢复交通。生性多疑善变而又刻薄寡恩的朱由检会再次失去了对他的信任,而将其罢官夺职,另选他人。如此一来,山东流贼则大有希望复起,甚至盘踞两淮的革左五营也会趁机北上夺取地盘。如此一来,原本看似稳定的局面便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张张倒地。

到那时,李自成腾出手来就可以集中全力拿下至今仍孤零零屹立在大河南岸的开封城。然后,流贼自可挥师西向,兵进陕西对付沈王大军。

这一桩桩一件件烦心事终日在李信心头萦绕,一丁点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他的压力不可谓不大。尤其是于南京各方反对势力角力之下,取得了眼前的优势,更是极大的耗费了李信的心力。

“镇虏侯难道还有顾虑?”

高时明见李信久久出神,便忍不住出言问道。他毕竟曾做过李信的监军,那种敬畏之感并未使之成为习惯,所以在说话方面,反而比李信的那些部下更少一些顾虑。

李信长叹一声:“若非孙部堂病重卧床不能视事,李信何至于如今日这般离不得南京一步?”

这一层反倒是高时明所忽略的。想一想南京之情形也的确如此,魏国公死而不僵,焉知离了李信的压制没有死灰复燃的一日。还有那孙鉁,高时明对李信的说法更是不以为然,就算孙鉁身体康健,精力充沛,只能成为于张方严一般的掣肘人物。

说到底,李信现在的所作所为已经无异自外于朝廷,但凡心存忠义之人,对此岂能容忍?以他对孙承宗父子的了解,此二人对大明的忠心自然别无二致。虽然父子俩的性格各有不同,孙承宗历经数十年宦海浮沉,早就看透了事故人情,一颗心已经坚硬的如铁石。而相比之下,这位孙家二公子虽然厚道了许多,可也是外柔内刚之人,李信若是一切为了大明朝廷,他纵然粉身碎骨也会支持以及纵容其不修细节。

可一旦失去了这个大前提,高时明以为,别说孙鉁现在只是沉疴卧床,就算进了棺材,也会跳出来大加反对吧。所以,高时明不相信李信看不透这一点,当面这一套说辞也不过是做做样子给人看而已。

他越来越发现李信这个马贼的深不可测之处,这哪里还是那个粗鄙的武夫?其手段收放自如,就连魏国公这等老奸巨猾之辈不都败于其手吗?看来,仅仅抱住了李信的大腿,至少在眼前是个正确无比的决定。

既然李信不便出马,高时明心中一动,当即主动请缨。“如果镇虏侯信任咱家,咱家可代镇虏侯领兵南下,惩治不法。”

李信没有拒绝,欣然同意了高时明的主动请缨,同时让他回去早做准备,三日后带兵五千正式启程。

直到高时明离开码头以后,牛金松才走了过来。李信沉着脸询问此事因由,他见此事已经被镇虏侯洞悉便只好一五一十的将如何发现高时明偷偷去见徐弘基,以及如何发现密旨的前后经过都一一道来。

这让李信颇有几分意外,在他印象里牛金松一直是个粗莽汉子,没想到竟也有几分细腻之处,看来让他监管密探一事还真是歪打正着了。如果不是顾十四叛投了周延儒,背弃三卫军他才是最佳的选择,此人够狠,又目光敏锐,是个天然的好料子,可惜啊……

“你这次做的很好,当记一大功!”

牛金松抬手抹了把后脑勺,赧然笑道:“俺这也是凭着感觉来的干,其实俺还是想带兵打仗……”

他对镇虏侯交给的这密探差事,其实心里还是老大不乐意的,这种隐秘事终究见不得光,哪有驰骋沙场以首级定军功来的实在干脆痛快?不过,李信身边实在太缺人手了,有能力的不可靠,可靠的又能力不足,将牛金松赶鸭子上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没想到还歪打正着了。

而牛金松其实也仅仅是发下牢骚,他当然知道镇虏侯不会放手让他带兵上阵前打仗的,否则南京岂非没有自己人了?想到这自己人,牛金松便又想起一个人来,忍不住出口道:“大将军,李双财想,想见见您。”

牛金松不确定此时提及李双财合适不合适,但他知道机会稍纵即逝,据传镇虏侯有意严格军纪军法,要从重处置李双财,如此一来他的性命必然不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