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灾民们闹事了(1 / 1)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娘子送我上青云最新章节!

怨天尤人肯定是不行的,柳承恩琢磨着还是得想法子让地里头长出粮食来才成。

这甘州和卫宁府,粮食问题,是数百年来都不曾解决的。

没办法,主要还是这里的气候太糟糕了。

如今好歹是有番薯可以种一种,至少可以让百姓们撑一阵子,可是光吃番薯,显然是行不通的。

柳承恩现在就指望着大兴朝派出去的商队能带些好东西回来了。

小麦、青稞、荞麦、糜谷、高粱等农作物在西边种植的面积很大,更有一些地方是可以种植水稻的。

当然,大部分的地方,都是以小麦和荞麦等为主。

至于甘州,那是一处种水稻的地方也没有,也不太可能。

而关于荞麦,柳承恩倒是有了一些想法,可惜了,苏锦绣不在他身边,要不然,定然能帮他很大的忙。

甘州和卫宁府最紧缺的便是水源。

这个问题不解决,田里种什么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当然,目前可以种一些较为抗旱的农作物,可也不能光指着这个。

所以,挖渠是必要的!

可是就算是挖渠,也不可能到达所有地方。

比如说甘州就是一个越往西走,地势越高的地方。

水往低处流,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要是硬让水往西走,那他们挖渠的难道自然也就上升了。

更重要的是,这种水渠即便是挖了,到了大旱的时候,仍然无法真地解决用水问题。

柳承恩自去年开始,就一直在督促水渠的进度。

直到现在,才到了甘州和卫宁府这边。

而且水渠最终也不可能惠及所有的两府百姓,就是前面所说的地势原因。

可在柳承恩这个位子上来看,只要是西边的任何一州府能粮食增产,那就等于是解决了自身的一点问题。

但凡是在自己的地界儿上,不管是哪里多出产了粮食,都是一件好事。

只是,他这么想,其它人未必也这么想。

而被带到了工地上的那些个百姓们也不一定会这么想。

他们只关心这会不会惠及自家,只操心自己的肚子能不能吃饱。

倒也不能埋怨他们太自私,眼界太窄,毕竟他们中大部分都是没有念过什么书的。

而且甘州还有着好几个小部落,总体而言,就是麻烦。

语言不通,这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再加上有人恶意煽动百姓闹事,自然而然地就会引起百姓们的不满。

柳承恩预料到了谢司马会给自己找麻烦,只是没想到,他竟然真地能如此卑劣。

“大人,咱们现在怎么办?那些百姓们到处嚷嚷,说是咱们不顾百姓的死活,一心只想着为其它的州府谋福利,这是故意在拿他们当苦役差使呢。”

王录事是真地急了。

自去年开始,他就被调到了柳承恩麾下听命,在当地的诸多官员眼中,他就是这位柳长史的亲信了。

如今事情闹成这样,万一柳长史在朝堂上被人参上一本,那自己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主子被责难了,他还能有好?

柳承恩倒是不急,神色淡定道:“不必慌,咱们先去看看再说。”

“大人,这分明就是冲着你来的,咱们几天前收到消息的时候,也只是说这些人消极怠工,可是您昨日傍晚才到甘州,今天就有百姓闹事,这就是准备打您的脸呢,而且那里人多不好管束,太危险了,您还是别去了。”

柳承恩笑了笑,“王录事不必太过紧张。出了事,咱们自然是要解决的。我若是不去,那问题要如何解决?”

王录事顿时一噎,这件事情还真是不好办。

就目前这情形,貌似是甘州知州出面都不一定能解决好。

“去将此地的知州叫来,咱们一起去看看。总得知道那些百姓们为何能轻易地被人煽动。”

百姓们闹事,自然就是因为牵扯到了自己的利益。

柳承恩虽然早就猜到了事情的大概,可是苦无证据,而且有些事情也是不能摆到了明面儿上来说的,所以只能假装不知道。

到了水渠,柳承恩第一眼先看到了不少的石头。

这些石头都是从附近的州府运来的,就是用来铺水渠的底部以及两侧的深壁的。

“大家肃静!都护府长史柳大人以及甘州的知州大人都到了,你们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提出来,有难处,朝廷也一定会想办法帮助大家解决的。”

王录事喊了这么一嗓子后,现场果然是安静了许多。

只是一时间,并没有哪位百姓上前来理论。

柳承恩在这些人的身上一一扫过,最后在一位老翁的身上停留道,“老丈今年高寿呀?”

老翁没想到官老爷会突然问到他,连忙仓惶地跪下,头也不敢抬,“回大人,小老儿今年四十二了。”

在这个年代,四十二的确已经不小了。

“老丈都这个年纪了,怎么还跟着他们一起来开渠呢?家里头小辈不在家吗?”

老翁顿时眼含热泪道:“回大人,小老儿的大儿子前年去世了,只留下两个孙儿,小儿子则是去了边关当兵,至今未归。如今地里没有收成,一家老小总得吃饭,而两个孙儿年纪尚幼,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再干几年,所以才会主动来这里开渠的。”

柳承恩点点头,亲手将老翁扶了起来,“老丈先请起吧,您说您的小儿在边关当兵?”

“正是。上个月还寄了家书回来,得了军饷,自己舍不得用,也都让人给家里捎回来了。”

老翁说着,还拿衣袖擦了擦眼泪。

柳承恩的眼神一扫,知州立马会意道:“回大人,这位老丈所言不虚,之前分发粮食的时候,下官也曾查阅过相关的户籍,得知他确有一儿在边关,所以在分发粮食的时候,特意给他家多发了一份。”

老翁似乎是意识到自己闯了祸,连忙拱手道:“大人明查,知州老爷的确是多发了一份儿粮食给草民家。只是草民家里人口众多,多了一份粮食,却仍然不能养活一家人,故而才会自请开渠。”

“老丈是自请服瑶役,还是因为上头强征,而家中派不出其它人来了才只能如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