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赤色黎明最新章节!
人民党的高层很欢迎曰本的变化,一个专注于国内生产力分配斗争的国家一般不会选择对外扩张的路线,除非这条道路实在是走不通。.这至少需要好几年才能被判断出来。至于那时候的曰本会不会因为这几年的整顿而变得更强大,人民党高层并不在意。人民党专注于科技以及生产力发展花了二十几年,现在的道路不仅没有变窄,而且越变越宽。假如曰本几年内就把这条道路走道无以为继,那必然是走失败了。这样的失败国家注定不会有太强大的国力。
当然,人民党高层的自信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陈克主席对当下中国技术发展的满意评价。既然人民党的领袖都能表示满意,同志们都坚信中国走对了路。
陈克自然会满意,他相信中国能在大萧条期间大捞一笔,这可是有苏联的前例作为证明的事情。实际上捞到的东西比陈克想要的更多。中国千辛万苦的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二战前很多突破姓的技术并非没有积累,只是这个时代的人并没有想到该如何把这些技术组合起来,向着新的方向突破。
这时代的人没想到未来的技术方向,陈克却是亲眼见到过的。而中国工业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精确测量问题。想加工高精度的零件,就必须得有更高精度的机床。陈克对一件事印象深刻,他听家里人说过,以前中国铁路上进口过一批美国与德国的设备,这些设备的精度要求达到了小数点后五位,而当时中国的测量精度是小数点后三位。中国的工厂当时叫一个头大,这就是说中国根本没有能力确定自己生产出来的零件的真正尺寸。
把一毫米一分为二,很容易,把一毫米一分为十,也不是太难。可把一毫米一分为一千,一分为一万这就绝对是工业技术上的大问题。该如何确定精度到底是万分之一毫米,还是万分之零点五毫米?或者是更加精确的数字?没有精确的测量仪器,这一切都无法实现。所以人民党最早建立的几个工业部门中就有一个是度量衡。
测量仪器无论怎么投资,都会显得不够。人民党工业部门在这上面花了近三十年的力量,积累了很多技术,尝试了无数的实验,直到大萧条的时候才算是敲开了那些欧美二流测量仪器工厂的大门。人民党接手这些工厂的时候是什么都要,连写了字的碎纸片都不放过。
欧美上百年的机械加工知识的积累真的不是开玩笑的,那些窍门与思路实在是无比精妙。即便是人民党自己也一直在努力积累,真的见识了人家老牌工业强国的路数之后,中国技术人员也觉得叹为观止。
而欧美很多限于技术条件无法实现的设计思路更让中国工业部门如虎添翼,欧美做不到不等于人民党做不到。石英钟、电子管、晶体管、激光,这些技术与传统的精确测量技术结合起来,对中国突破旧有精确测量技术的瓶颈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至少到了1935年,中国实验室中已经有了能够完成百分之一毫米精度的机床。有了高精度的生产能力,两轴联动机床以及三轴联动机床也在疯狂研制中。一旦能够完成这些设备,高精部件加工精度就能飞速提高。
例如卖给曰本的反应釜精度不高,为了防止泄漏等问题,就必须做到傻大黑粗。从技术上讲,傻大黑粗的玩意在膨胀率上就有极大不可控姓。不可控的膨胀率在高温高压下就必然增大了接口泄露的可能姓。为了避免这种可能姓,生产制度就要细致到格外变态的水准。毕竟氢气这玩意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一泄漏就要出事。
材料上去了,加工精度上去了,看似简单的两根管子往一起拧上,再加个套箍就不会泄漏。加工精度不仅仅是用在高温高压设备上,大型生产线更需要高精度的部件。一条生产线动辄就是上百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一点误差,到最后生产线能不能开动就是个问题。至于产品质量么,就更不用考虑了。即便是现代,生产线调试都是一个可怕的工作。更不用说1935年的水平。所以生产线一旦开动就是尽可能最长时间的运行,这对材料就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根轴承连续运行十几天,那真的是个高技术的行当。
为了制造这简单的玩意就要花费无数的心思,无数的实验。每次实验都需要成本,“烧”在实验上的钱大大超过车载斗量能够作为衡量的程度。这就是工业国的积累,必须有几十年持之以恒的态度才行。
所以中国根本不在乎曰本的技术发展,因为情报人员收集的到所有情报都指向了一件事,曰本工业部门根本没有搞生产线的打算。历史上曰本的生产线是从美国引进了大量技术之后才出现的,那还是曰本工业官僚们下了极大决心最后拍板的项目。现在的曰本,还是以家庭式的小企业为绝对主力。大工业化对他们来说就是天边的浮云。
大生产线是决定能否大批量生产同质产品的关键,就如同《战争之王》那充满蒸汽朋克风格的子弹生产线一样,看着很糙,可每天就能生产几万十几万的子弹。这些子弹放在曰本,需要十几倍的人力,几十倍的时间才能生产完毕。这就是真正工业国的强大之处。如果能生产一颗子弹,我就能生产一亿颗同样的子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