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朝廷博弈的信号(1 / 1)

大明政客 风中的失落 1613 字 11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大明政客最新章节!

夏季慢慢来到了。

陕西裁撤卫所军队的事宜,在大明各地,没有引发太多的反响,朝廷也没有出现什么动静,以前那些弹劾苏天成和朱审煹淖嗾郏看不见了,自从杨嗣昌和徐尔一回到厩之后,皇上似乎也静下心来了,没有继续谈及在大明各地推行裁撤卫所军队的事情了?br/>

可朝廷内部,却出现了一股不平静的氛围了。

自崇祯六年以来,朝局慢慢转向了平稳,朝廷大臣的更换速度慢下来了,以前是走马灯似的调整,如此朝中大臣的内心也慢慢开始安稳了,不过朝廷内部的党争,依旧激烈,特别是几次的科举考试,成为了众多士大夫官员招徕人才的战场,在这场战斗中,获利最多的当然是内阁首辅温体仁了。

连续六年时间,担任内阁首辅,温体仁可谓是门生遍天下了。

但也有不利的局面,那就是中兴学社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温体仁招徕举人进士的步伐,东林党和复社已经没有当年的辉煌,但也是蠢蠢欲动,试图从中分一杯羹,皇上下旨决定启用皇室宗亲,更是威胁到了温体仁内阁首辅的权威。

陕西裁撤卫所军队获得成功,极大的稳定了局面,而且宁夏和榆林的边军开始显现威力,蒙古有两个部落,因为不服气锡伯族和达乌尔族部落垄断互市,曾经发起了小规模的攻击,意图攻击安宁堡和靖边。破坏互市,结果被新军打的打败。俯首称臣。

在任命新军的都指挥使的问题上,温体仁的话语权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新军的组建,引起了皇上的高度重视,在推荐都指挥使的问题上面,皇上经过了认真的思考,这是一支全新的军队,有着很不错的战斗力,而且职责是非常重要的。重点就是对抗和防御蒙古诸部落,地位非同一般,而且按照皇上的意思,新军慢慢要开始肩负起陕西、山西一带的边关护卫事宜,也就是说,下一步将要裁撤山西大同边军,组建新军。这个都指挥使,就相当于边军总督了。

温体仁明白这个意思,他推荐了大同总督张凤翼,出任新军都指挥使。

至于说苏天成,在这件事情上面,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本来就是位高权重了,掌握着江宁营,如果继续插手新军的都指挥使人选,很有可能引发猜疑,进而引发他与皇上之间的关系。如果这一层关系动摇了,大明真的要陷入到万劫不复之地了。

皇上重点征求了孙承宗的意见。

孙承宗推荐的人选。是辽东经略卢象升。

说起来,卢象升曾经是张凤翼的下属,张凤翼担任兵部尚书的时候,卢象升是兵部侍郎,比较两人的情况,卢象升无疑优秀一些,但从资历上说,张凤翼要强很多的。

皇上采纳了孙承宗的意见,任命卢象升担任了新军的都指挥使。

这件事情,对温体仁的打击是巨大的。

从这个时候开始,温体仁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角力到朝廷的党争之中了,对于吏部推荐的人选,空前的关心了,而且想办法安插自己的亲信,力图要稳固自身内阁首辅的地位。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其实温体仁作为内阁首辅,六年时间以来,做出来了不少的事情,皇上也是多方考虑,认为温体仁还是做了很多的事情,不忍心立即撤换,如果温体仁能够稳定下来,摆正自身的位置,还是能够坚持一段时间的。

可惜温体仁没有这样的耐心,几年前和前任内阁首辅周延儒的那一幕幕的争斗,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他,令他觉得,自己不能够坐以待毙。

而且皇上渐渐的开始提及到皇室宗亲了,朱审熀椭煊奢烤褪瞧渲辛礁龊芡怀龅姆王以及藩王世子,如果说皇室宗亲真正的开始进入到朝5暮诵牟悖对自身的话语萫途龆ㄈa更是巨大的威胁?br/>

机会终于来了。

都察院一个御史,联合兵科给事中,写下了一份弹劾的奏折,弹劾对象就是七十五岁的内阁次辅孙承宗。

给事中和御史弹劾内阁成员,这是很平常的事情,他们的职责就是风闻奏报,也不需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反正预见到什么危险了,发现蛛丝马迹了,就要弹劾,不管弹劾是不是有道理,甚至有些给事中和御史,以弹劾内阁成员以及顶撞皇上为荣,遭遇廷杖也不在乎。

这种风气,在一段时间之内,遭遇到了压制,温体仁不习惯也不喜欢这样的做法,任何一个喜欢专权的内阁首辅,都不会喜欢这样的人,但朝廷之中,没有改变这种风气的制度,所以说,一段时间之后,给事中和御史再次的活跃起来了。

这次弹劾孙承宗,说的非常严重,主要是说孙承宗具有异心,结党营私,意图造反。

理由是众所周知的,孙承宗与陕西巡抚苏天成的关系要好,支持苏天成在陕西另外搞一套,慢慢形成割据的局面,而且孙承宗大力举荐皇室宗亲进入到朝廷为官,其中一歇王,本来就不安分,找到了这样的机会,更是要壮大自身的实力,对皇上形成威胁。

弹劾奏折里面,最为重要的炸弹,就是结社,孙承宗是中兴学社的创始人。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孙承宗进入到内阁,成为了内阁次辅,中兴学社诸多的社员,开始以孙承宗的学生自居,偌大的中兴学社,不可能人人都是忠义善良之辈,也有趋炎附势的小人,这些人在地方上面,也做了一械事,被给事中和御史抓住了把柄。

告状就是这样,事情说的愈多愈好,有的事情和没有的事情,统统的说出来,让你没有辩解的地方,而且被弹劾的对象是德高望重的孙承宗,一瞪功了,提出弹劾奏折的给事中和御史,岂不是名垂青史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样的一封弹劾奏折,根本不能够引起重视,提出弹劾的给事中和御史甚至会受到惩罚,但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了。

温体仁开始重视这份弹劾奏折了,在内阁开会的时候,专门提出来了。

孙承宗听到这些弹劾理由之后,气急攻心,他面对这样的弹劾,毫无思想准备,竟然说不出话来了,也没有进行有力的辩解。

孙承宗七十五岁了,将名誉看的比生命还要重要,骤然遇见这样的弹劾,气愤是难免的,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也是可以理解的。

偏偏这件事情,被某些人看到了机会。

于是,一场规模不小的弹劾与辩论,在大臣中间展开了。

朝堂之上,好多年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景了,部分的给事中和御史,仿佛是狮子见到了血腥,觉得他们展示能力的时机到了,开始蠢蠢欲动。

一个关键人物的出现,将这件事情推向了前台,这人就是提督京营的太监曹化淳。

曹化淳和王承恩之间的斗争,以失败告终,从那以后,曹化淳夹着尾巴做人,老实很多了,治理京营也破费心思,慢慢的博得皇上的好感,不过他的最终目的,还是想着能够回到宫里,回到皇上的身边,继续出任秉笔太监。

可惜王承恩的地位一直都是非常稳固的,曹化淳没有丝毫的机会,而且王承恩与苏天成的关系不错,苏天成和孙承宗、刘宗周、黄道周等人的关系,非同一般,这个稳固的联盟,令曹化淳无计可施。

现在,机会来了,有人提出来这样的弹劾奏折,曹化淳绝不会错过机会的。

当然,曹化淳要发力,需要联合温体仁,温体仁是内阁首辅,两人联合起来,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巨大的力度。

温体仁对太监,一直都没有兴趣,也从不结交太监,而且温体仁和曹化淳之间,关系也不是很好,温体仁和周延儒争斗的时候,曹化淳曾经帮助周延儒,令温体仁很不满意。

就算是王承恩大权在握,一直都在皇上的身边,温体仁也没有刻意结交。

所以说,曹化淳的内心没有底,不知道能不能联合到温体仁,齐心协力来弹劾孙承宗。

在曹化淳看来,这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链条,一旦弹劾了孙承宗,令孙承宗受挫了,接着倒霉的就是刘宗周和黄道周,这两个大儒,脾气倔强,肯定不会服输的,很快就会跟着倒下,如此情况下,苏天成将遭受到重大的打击,在朝廷里面,几乎没有什么依靠了,接下来受到影响的,就是大太监王承恩了。

这一环扣一环的结果,曹化淳完全可以预料到的。

曹化淳这次想着结交温体仁,也有着一定程度的自信,此一时彼一时,谁都知道,皇上开始倚重孙承宗,冷落温体仁了,这预示着温体仁内阁首辅的位置动摇了,这样的情况下,温体仁为了能够保住内阁首辅的职位,与他联合起来,开展行动,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两人各得其所,有着各自不同的目的。

想清楚了这些,曹化淳经过了周密的布置之后,开始行动了。(未完待续。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