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有眼不识泰山(1 / 1)

最才子 华西里 3277 字 11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最才子最新章节!

“这是怎么了?”水生胆子也大,一时好奇,禁不住凑了上去,朝一个士兵拱了拱手,忍不住问。

“闪开,看什么看?”开道的一个士兵横着眉毛骂道:“你这个小青皮,整日就知道在这码头上厮混,早完也落得这么一个下场。明白告诉你,这鸟人贩卖私盐,走私铠甲,无论哪一条都是死罪,正好被我中军都督府拿住,这次是妥当地要被夷三族了。”

说完,就一跳踢了过来。

水生抽了一口冷气,寒毛顿时就竖了起来。说起来,云易能够上船通关,他还居中做了掮客,若真追究起来,只怕也免不了一个流放的处境。一来是心中畏惧,再则又迫于对方的官威,竟忘记了躲闪。

正好被人一脚踢中跨下,寻常人吃这一记,早疼得瘫软在地了。

水生一身武艺,早将身子锻炼得如钢铁一般,却是巍然不动。

那士兵反被震得后退一步,眼见着就要跌倒在地。

水生一看不好,忙上前一步将他扶住,赔笑道:“得罪军爷,死罪死罪。敢问,就拿住了这么一个,船家没拿吗,有同谋反否?”

那士兵见一脚踢不倒水生,也吃了一惊,正要发怒。

旁边一个同伴道:“符老二,你同一个泼皮置什么气,办爵爷的案子要紧。”又抬头对水生骂道:“滚一边去,咱们衙门的事情你乱打听什么,想着死?马拉个批,就拿住了这么一个又怎么样,同其他人也又有何干?”

说完,再不理睬水生。就架着云易要走。

突然间,仿佛死去的云易突然睁开眼。发现了水生,猛地伸出断了的手朝他抓过来,无声地张开了嘴巴,露出半截断了的舌头。

“嘿,你还醒过来了,怎么,还不甘心。”那个叫符老二的朝云易脸上吐了口唾沫,骂道:“好叫你死个明白,你是得罪了京里来的贵人了。坐了人家的船,还口舌不干净,死都不知道怎么死,怨你命苦吧……”

话还没说完。一个士兵就叫道:“老二你乱说什么。想死吗?”

符老二面色大变,低着头同众人一道走了。

“京你的贵人……作了人家的船……难道?”水生呆住了,心中的疑惑更甚。正在这个时候,身边其他看热闹的百姓却是一声惊叫。

这片叫声将他惊醒过来,回头一看,只见得朱茂软软地瘫倒在地上。

原来,这朱书生素来胆小,什么时候见过十指尽断。舌头被人割去半截的血淋淋的场面,顿时昏厥过去。

“秀才。秀才,你怎么了?”

忙向旁边的脚夫要了一瓢水,喂进去一口,其余都泼到他头上。

半晌,朱书生才幽幽醒来,大叫一声:“我这是死了还是活着?”

众人都笑道:“书生,你自然是活着的。”

水生见朱茂水淋淋的,浑身颤个不停很是可怜。他心中有事,就道:“秀才,你先回去吧。”

“不。”却不知道朱茂从什么地方来了一股子力气,挣扎着站起来,道:“先前在学堂里我听人说本科应天府试主考,翰林院学士,去年殿试头名状元吴士贞吴大人要来南京,各县的县尊都要来迎接,我得也去凑个热闹。”

“什么乱七八糟的,你说的是谁呀?”水生心中大震,京城来的大人物,还姓吴。

“状元公你知道吧?”

“啊,状元。”水生抽了一口冷气,状元他是知道的,那可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声音就变了:“你说的那个状元公姓吴,多大年纪?”

朱茂:“是姓吴啊,吴士贞,这天下的读书人谁没听过他的名字。连中六元,古往今来第一人。他的诗词,那叫一个意境开阔,如同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说着话,朱茂眼睛里满是精光,忍不住高声唱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壮哉,壮哉!音调铿锵,气势奔放,说尽我辈华已逝,壮志未酬的落寞悲苦。想必吴士贞当年写这首诗时,正值怀才不遇之际……借用他那句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吴益州’,今日若能见上他一面,我就算是死了也甘心!”

朱茂浑身都是水,头发也散了,鞋子也掉了,神情亢奋。

码头上都是下里巴人,如何听得明白他在说些什么。只觉得这人又唱又跳,分明就是失心疯。

都叫道:“这书生疯了,快快快,快叫郎中。”

“叫郎中,谁给药钱,依我看来,灌进去一口黄汤就好了。”

水生也觉得朱茂的情形有些可怕,忙叫来一辆熟识的推货的小车,将他抱起扔在车上:“秀才,你还是回家去吧!”

“我只是个童生,不是秀才。”朱茂还在挣扎:“我要与吴士贞一晤。”

就有人劝道:“书生,就算你说的那个贵人来了,却也见不着。你想啊,那么多县尊老大人,码头肯定要清场,不是举人老爷,根本就靠不拢。”

朱茂还是不依,水生恼了,道:“秀才,你还是回家去吧。再不走,就要被人灌大粪了。”

朱茂这才吓得清醒过来,堂堂读书人真若被人灌了黄汤,还有什么脸活在世上。

这才不再挣扎,任人将自己推走了。

等朱茂走了没多长时间,就听到几声炮响,顿时,码头上就跑过来一群如狼似虎的衙役开始清场,一边将鞭子甩得山响,一边高声喝道:“都闪开了,府学学政大老爷和各县的县尊老爷过来迎接主考老爷了,若惊了大老爷,直接打死!”

就远远地将闲杂人等赶得看不到影子才罢休。

正忙碌着。又有差官手搭凉棚朝江面上看去,高声喊:“吴大老爷的官船来了!”

水生裹在百姓之中。一不小心也吃了一鞭。听到这声喊,转头朝江面上看去,却看到一群小舢板上插中军都督府和厘金局的旗帜,如众星捧月一般将一条大船护卫着朝码头开来。

那船,霍然就是水生先前所坐过的,吴老板那条……

水生这一惊非同小可,心脏跳得快要跃出腔子来。

心中的疑惑越发大起来,趁人不备,就偷偷地躲在一大堆竹麻包里。只露了一双眼睛在外面。

接着,就是一群穿着各色官服的官员联袂而来,补子上的仙鹤、鹌鹑、鹭鸶什么的,耀得他眼睛都要花来。

又过了好一阵子。船终于靠岸。水生定睛看过去,一身布衣的吴节吴老板在一个身穿大红衣的武官的陪同下笑眯眯地走过来。

立即就有几个官员迎上去:“吴学士”、“成安伯”地,又是拱手。又是招呼,态度极其恭敬。

听到成安伯的名号,水生更惊,这可是南京守备,整个南京地区的大军头,真正的达官贵人啊。

而且。这么一个二品的伯爵,竟然和吴老板如此亲热……这么说来。吴节还真是京里来的贵人了。

接下来一众官员们纷纷上前同吴节叙谈,说些让水生听不懂的话。而吴节则一一应酬,举止从容得体,带着一股雍容大度的气势。

“假的,假的,一定是请了戏班子来演戏给我看的。”水生忍不住在心中呻吟了一声,可他也知道,自己不过是泼皮一条,又有谁肯花工夫弄出这么大的阵仗出来,就为骗他。

而且,这些人说的话自己却是一句也听不懂,就好象那朱秀才偶尔发酸时所说的一样。

这……这是怎么回事啊?

很快,水生心中的怀疑就被粉碎了。

因为他在人群之中看到了上元县的知县段大人。

上元县虽然是个县,但治所却在南京城里。知县大老爷每月都会升堂两日,初一、十五。

水生以前去看过两回热闹,记得段大人的模样。

而就在这里,段县尊正好站在吴节身边,一脸的恭敬,就好象一个个后生小辈一样。

在往常,一个知县在水生心目中已经是大到天的人物,更别说一个伯爵。而且,这些人对吴节就好象非常尊敬。

看来,吴节真的就是京城里来的贵人了,比成安伯的官还大。

想明白这一点,水生整个人都好象被雷电击中,再动弹不得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等吴节上了四抬大轿,又有军队开道,浩荡离开码头以后,水生才呆呆地从麻布口袋堆里站起来,眼睛也直了。

一边机械地向前走着,一边喃喃道:“他是贵人,他真的是贵人,我水生竟有眼不识泰山,错过了这么一个大机缘。”

“百年修得同船渡,这也是上天可怜我水生苦了一辈子,将我送到贵人身边。只需入了人家的青眼,这辈子的富贵就有了。那董大郎不过是做了胡总督的幕僚的便宜舅子,不就混得风生水起。听人说那幕僚在胡大人府中屁都不算一个,跟门房一样。可就这样,董大郎靠了这层关系,摇身一边,坐了南京打行的头把交椅。”

“那吴大人也不知道什么来头,看成安伯同他如此热络,定然是和胡部堂一样大的官儿,我若结识了他,岂不比董大郎更威风。”

“水生你这个笨蛋,竟然放过了这个大机会。”水生只想给自己一记耳光,又有点想哭的感觉。

背后,有人喊:“小水,你的鱼,鱼……”

水生却不理睬,就这么失魂落魄地走着,也不知道怎么回了家,这才想起自己将宗伯送的那两条刀鱼丢了。

他深吸了一口气,突然笑道:“水生啊水生,你好没出息。男子汉大丈夫,要想出人头地,得不怕死,敢打敢杀,怎么想得学那董大郎去攀高枝?”

“该着你命里没福。怨不得别人。”

想到这里,他平静下来。伸手敲了敲自家的门:“娘、嫂子,水生回来了……吴节被应天府把县的知县和府学的学政接了,一路浩荡去进了贡院。

按照朝廷的制度,接下来一段日子,吴节和蛾子母子就要住在这里。

贡院里,应天府尹早已等在那里,而万文明的酒菜也早送了过来。

应天乃是留都,应天府尹和顺天府尹一样地位尊崇,位在六部尚书之下。侍郎之上,堂堂三品大员,自重身份,自然不会去接吴节。

吴节按照下级之礼拜见了府尹。就坐在了万文明下首。

府尹是因为身份太高。而万文明则不习惯同文官打交道,二人同吴节和众文官寒暄了几句,又吃了几杯酒。就告辞而去。

等送走了这两位高官,酒席上众官员都同时放松起来,气氛也热烈起来。自然是一通叙话,又是诗词,又是酒令,闹到半夜。这才各自散去。

天气已经热起来,花雕酒又醇厚。吴节热得浑身都是汗水。

等众官散去,学政王屋请吴节去书房说话。

书屋里也没让长随侍侯,就他们二人。

吴节坐了一天船,本有些疲倦,但估计王大人要谈考试的事情,只得强打起了精神。

却不想,王屋并没有说这一期的会试,反问起了吴节在翰林院大考差的细节。

见吴节表情疑惑,王屋感慨地说他也是赐进士出身,可惜排名靠后,没能选馆,对翰林院的事情非常好奇。

吴节喝了一口浓茶,强打起精神,说也没什么,这是朝廷的一个制度。每年地方大府的院试,比如顺天、应天和各省的省会所在府,或者三年一次的乡试,都需从翰林院和各部院派学士们下去做主考。

但为了公平公正,须考试。

排名靠前的才有出差的机会。

考试地点就在建极殿,考生需部院保送。题目远比会试简单,共三道题目,两道四书题,一道试帖诗题,限了韵。只考一场,一天时间。

有八个阅卷大臣,当场判决。

吴节又道了一声惭愧,说:“吴节不才,得了第二,被派到南京来了。头名却被理藩院的一个大人夺去,否则留在北京多好,也免得奔波劳累之苦。”

自从中了进士之后,吴节也懒得在考场上多费功夫,随意地抄了几篇范文对付过去。这才得了第二,也让别人小小的感到意外。

王屋问得仔细,连参加的考生姓甚名谁,所任何职都问得清楚。

吴节这才醒悟过来,这来参加考试的官员中都是部院中的后起之秀或者实权任务,被选去考试已经能说明问题了。这个王屋不动声色就将朝廷的未来格局访得清楚,鬼精鬼精的。

“这就是了。”王大人笑笑:“其实,本官也知道吴编撰这是有意拿第二也好被派到南京来的,你的眼光,真让人佩服啊!”

吴节奇怪:“何出此言?”

王屋一笑,皱纹更深,抚须道:“吴编撰,说起来咱们也不是外人,我和包知府乃是同年,交情也厚。大考差能被保送的个个六品,人人是实权派,却要争个吃苦受累的考官。若不是想招门生,聚人脉,谁愿吃这个苦?京师虽然是人才汇聚之地,可惜水太深,又有哪一个读书人背后不站着几个大人贵人,就算想聚人脉也未必贴心。倒是江南一地,人才比起京师还盛,又没多少背景。”

吴节这才恍然大悟,心中对这个小老头却佩服起来。自己在政坛上不过是一个新丁,这其中很多门道还真不知道。

他心中一动,没错,这正是一个收门生的好机会。着选谁中秀才,不选谁,还真得要动些脑筋。

很快,他就确定了两条标准:一是有真才实学智商过硬的;一则是有能力,能做事,情商了得之人。至于那种读书将脑子读迂腐了的,倒是没什么用处。就算勉强取了他们,或者他们将来中举人。甚至中进士做了官,对国家也是毫无益处。

说完这一席话。吴节哈欠连连,正欲回屋睡觉,王大人接下来一个动作却让他身子一震。

只见王屋从袖子里掏出一叠钱票轻轻地放在吴节身边的茶几上。

吴节一看,都是一千两的大票,乃是扬州大盐商开出来的票号,在江南一地可以随兑随取,信誉良好。

这一叠钱票看模样不少,起码有一万两左右,这在明朝嘉靖年间可是一笔大得惊人的天文数字。

吴节本就是一个大手大脚惯了的人。他全副身家也不过几千两,用两年,早没剩几个。翰林院的俸禄银子又低,每月也不过四两。手头已经有些窘迫。看到这么多钱。说不动心也是假话,脸色顿时就变了。

王屋见吴节色变,却会错了意。以为吴节要学人做清官,捞清誉,或者说犯了怕贪的心病,就道:“这还是院试,真碰到乡试。就算是三品的京堂都要拼大考差,除了聚拢人脉。为的不就是拜师的大礼嘛。”

又解释说,按照规矩。京城的考官一来,各县都要出钱给考官养廉。院试是一县一千两,应天府一共八县,共八千两。至于乡试,则降格到三百,上县也有给五百的。

吴节奇问:“乡试怎么比院试还少?”

王屋又说:“一省起码几十个县,若都是一千两,实在太多。吴编撰,这钱只管收就是了,朝廷允许的养廉银。”

“养廉银子?”

王大人笑道:“朝廷也知道京官穷,故有此成例,怕的就是主考到地方上,私自收受考生的贿赂,丢了体面,故有此举。”

吴节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不住摇头,这个朝廷也够糊涂的,怕主考收贿赂,干脆由国家先给自己的官员行贿,真是奇闻。

不过,突然得了这一大笔合法收入,倒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

吴节自然是笑纳了。

今天实在太晚,也没办法说考试的事情,王屋临走的时候说因为吴节带了家眷,不能住在贡院里。否则大呢感到考试的时候,考场一封,岂不要被关在里面。

吴节忙叫一声糟糕,却忘记了这一点。

王屋说不用担心,已经预先找了个住处,是个丝绸商人的宅子。

吴节有些欢喜,这个王大人还真够体贴的,看来,这一期同他合作必然非常顺利。

第二日,王屋就派人将吴节一家送去那丝绸商人的院子里。

这商人是个官商,给南京织造做事的,是城中有名的富豪。这座院子有些像苏州园林,大得惊人,又清雅精致。蛾子本是江南人氏,自然喜欢这里,说地方好是好,就是太大。

吴节笑道:“喜欢就好,等以后我退休了,咱们也回江南来,买一座这样的园子养老。”

蛾子更是欢喜:“要得,要得,落叶总是要归根的,北京妾身有些住不惯。对了唐姐姐姐也是南方人,应该会很高兴的。”

听她提起唐宓,吴节心中突然有些抑郁。如今唐朝小姐可是有孕在身,必须尽快将她的身份问题给解决了。否则,一旦肚子大起来,那笑话可就闹大了。

见吴节心情不好,蛾子才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就将话题扯到一边。

便道说来也巧,这里距离以前的吴家老屋只有三里地,今天天气不错,老爷你不如过去看看。

说到这里,蛾子叹息一声:“老爷和妾身在那里住了两年,虽然想起来那段日子……可还是想,那才是我们的家啊。老爷,干脆带了强儿一道过去,也让他看看。”

说到这里,想起以前吴节父亲去世时的情形,想起自己所吃过的苦,蛾子眼圈儿红了,眼见着就要落下泪来。

吴节心中一痛,忙握住她的手安慰了半天,等将她逗得高兴了,才说:“好,今日闲着没事,我就陪老婆儿子去看看老爷年轻时候生活和奋斗过的地方。”

屋子还是那座屋子,只不过早已经换了主人。

其实当年的吴家并不富裕,吴节父亲也不过是南京兵部的一个郎中,职位也低。而且,南京六部本就是养老院,官员们也穷得很。

所以,吴家也就一座不大的四合院。

当年吴节和蛾子离开这里去四川的时候,早就将院子卖了,如今站在这里。看着院墙和门板,吴节那具身体原来的记忆突然泛起来,竟有些痴了。

强儿来到陌生的地方有些不安,在母亲的怀里大声哭着,蛾子则温柔地逗着孩子。

“儿子大约是饿了,算了,过去之日不可留。再说,那也不是我的记忆啊,不如归去。”想到这里,吴节有些意兴阑珊,正要离开。

突然有一只手拍在他肩膀上:“哈,这不是吴傻子吗,什么时候回南京来了,我还以为你饿死在外面了呢!”

回头看去,却是一个书生,书生后面还跟了一个妇人和两个童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