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带着异能兴农家最新章节!
宏远娘(梁晓乐):“你这一说,我忽然想起一个办法来,咱不如就此成立一个养老院,专门收留像世荣奶奶这样的老人。吃喝拉撒睡,包括洗衣洗澡,看病买药,全部有养老院工作人员负责。百年之后,由养老院负责发送。自己的亲戚朋友,隔段时间来看看,给老人解解闷,也就行了。”
“就像建立孤儿院一样?”宏远爹迷惑不解。
宏远娘(梁晓乐):“性质差不多。不过呢,孤儿院是咱先付出,等孤儿们长大以后,再回报;养老院则是咱先向他们收取一定的费用,然后再为他们服务。老人奔波了一辈子,多少都会有些家产。”
“咱们收多少呢?”
宏远娘(梁晓乐):“咱商量着定。宏远他爷爷奶奶一个人带二亩地入伙。他们的这二亩地,指的是地租,地还是他们的。老人如果带地入养老院,在养老院里养老送终,这地就是养老院里的了,等于老人把地卖给了养老院。这自然和带地入伙的有区别。你看,咱按带地入伙的一半儿收地,怎么样?”
“你是说一个老人一亩地?”
宏远娘(梁晓乐):“嗯,这样的话,穷一些的孤寡老人也能进的来。我看咱这里的人家,一家最少也有四、五亩。好户好地多,穷户破地多,哪家都有地。”
“差不多。孤寡老人家的地不见得少。哎,你说的这一亩地,是不是指的都是好地?”
宏远娘(梁晓乐):“不见得。给什么地咱都要。你也见了,咱买的种果树的那二十五亩零散地,今年的棉花长得多好。只要是地就行,不分好赖。”
“这话咱俩知道也就行了,别说出去。有那小气的人,保不准会把好地换成破地交过来。”
宏远爹说着,自己先笑了。
宏远娘也笑了笑。
宏远娘(梁晓乐):“没想到你还有这个小心眼儿!”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宏远娘(梁晓乐):“还有,农村不是有谁发送老人谁兪苷院的乡俗吗?凡是进养老院的老人,百年以后,一律由养老院发送,他们的宅院归养老院。”
“嗯,这条说得过理儿去!”
宏远娘(梁晓乐):“这样,咱就可以定一个制度:每一个进养老院的老人,每人都要带着一亩地、半处宅院。是夫妇俩的带一处。进入养老院以后,由养老院负担老人的一切费用。养老院就设在新房里。夫妇俩的住有套间的,单身的住单间。凡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或是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只要达到了这个条件,就可以加入。现时咱的房子还少,先接受孤寡老人。以后发展壮大了,有儿有女的老人也可以住进来。”
“是不是也和孤儿院一样,在食堂里吃?”
宏远娘(梁晓乐):“人少的时候在一块儿。等以后人多了,给养老院和孤儿院建一个食堂,让他们就近用饭。也和我们的一样,吃自选餐。饭菜多样化,谁想吃什么,给食堂说一声。尽量让老人、孩子们吃的顺心,吃的舒服。”
“这样对咱也有好处。最起码宅基和土地越来越多。”
宏远爹总算醒过味儿来了。
宏远娘(梁晓乐):“有付出就有回报。对社会,对咱家,是两全其美的事。”
“行,我给族长说一声去。然后让牙行再去征求世荣爷爷的意见。愿不愿意加入,那就在人家了!”
……………………
当宏远爹对族长一说,和成立孤儿院一样,族长虽然不理解,但表示支持,还给开了证明。
养老院在梁家屯里正式成立了。
宏远娘(梁晓乐)和宏远爹商议,养老院院长就由宏远爹担任。工作人员暂时不外聘,就让父亲梁龙勤和继母梁赵氏先管理着。每月每人三百文钱。
梁晓乐是这样认为的:梁赵氏今年才四十七岁,要在自己的前世现代,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给她这个差事做,把她也算利用起来了;
梁龙勤今年五十九岁,也还不到退休的年龄。这个老人心地善良,又有韬略,是宏远爹的一个好帮手。你就是不聘任他,他也少帮不了忙。巧支使人的事,梁晓乐干不来。自己一家子,何必不哄老人喜欢?!
给梁龙、梁赵氏一说,美得梁赵氏不行:一个月三百文钱呀!想不到老了老了又挣上工资了!
“你们成了工作人员,那地租我就不能再要你们的了。我给你们记着账,以后你们想怎么处理就怎样处理。”宏远爹说。
梁龙勤笑呵呵地说:“随你吧,我知道你不在乎,你也知道我不在乎。等过了六十岁,我就加入养老院。”
………………
梁世荣老两口详细询问了养老院里的一些规章制度后,高兴的了不得。说:“活着有人伺候,死了有人送终。吃食堂,住新房,还有老人们给做伴儿说话,上哪里找这样的好事去!”随即让女婿套车,把他们送了过来。
征求了梁世荣的意见后,把他的四亩地和宏远爹租赁的这处宅院,划归给养老院,剩下的那三亩,按当时的最高价卖给了宏远爹。并在族长那里写了过户手续。
梁大柳虽然少落了钱,但父母亲有人接管了,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心里也很满意。
……………………
“梁德福成立了养老院,一个老人只要带着一亩地、半处宅子,就可以住进去。住的是新盖的瓦房,吃的是他们家食堂里的自选餐。梁世荣老俩口在里头滋儿的不行。”
这话很快在梁家屯里传开了。没儿没女或是像梁世荣一样,有女儿,但都嫁出村的老人们,开始动了心。结着伴儿地到养老院里参看,询问有关事项。
梁世荣更是现身说法:“长期在闺女家住,对孩子也是一种负担,自己也不适应。在这里有人照顾,有人聊天,可比在家里强多了。”
“吃的也挺好。”梁世荣老伴儿说:“一天三顿饭,顿顿都十几样饭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青菜,一年四季的都有。想吃肉食,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有。在这里吃上一天饭,比咱家里一年吃的样数都过。”
“最主要是心情好。”梁世荣接着说:“我来时身体很不好。到了这里以后,德福院长给我请了郎中,抓了两付中药吃。这不,什么毛病也没有了。吃什么都香甜的不行。”
梁德福家里有“神气儿”,这是村里人们公认的。梁德福任院长的养老院,肯定也有“神气儿”罩着。再经梁世荣老俩口这么以宣传,多数人动了心,想加入进来。
有年龄小些的,虽然对养老院里的吃、喝、住,都很满意,却又顾虑重重:“这‘神气儿’乃蹊跷之事,说没就没了。俗话说,‘爷儿爷儿(太阳)不能光照一个地方’,到那时,养老院境况愈下。地和房子都入进来了不说,自己一点儿积蓄也没了,以后岂不受了罪!”
宏远爹听到人们议论以后,立即在规章制度里,又增加了一条:
入院自愿,出院自由。养老院生活水准和服务质量一旦下降,或者散了,入进来的地和房子,一律归还原主。如果房子倒塌,或者被拆迁挪用,养老院包赔两间瓦房。另外,无论入院时间长短,都赠送二年地租,作为经济补偿。
这一来,老人们吃了定心丸:用三间破土屋(老人住的多有都是年久的坯房)换两间大瓦房,最起码不用担心下雨天漏雨!结着伴儿地加入进来。原来定的一排十间房,很快住满,又借用了客房和孤儿院里的闲屋。
王奶奶也加入了养老院。
按照王爷爷王长柱的意思,是想晚进来二年。他家里有五亩地,全租给了宏远爹,一年的地租就是一千五百斤粮食,老两口打着滚儿地吃,也吃不完。先过几年舒心日子,等有了些积蓄,年龄也大了,再进养老院。
王奶奶却不干。对老伴儿说:“在家里,一天三顿饭,反过来调过去,就是那几样饭食。人家养老院里一顿饭就十几样,一天三顿不重复,什么饭菜都有,还不用自己做。你知道扎灶火旮旯做饭多辛苦?!”
“闹了半天,你是想吃现成饭呀?”
“就是。自从进了你家的门,就光做饭了。一做做了快五十年了。幸亏赶上了这么个好时候,我也该享享清福了。”王奶奶据理力争:“再说了,那里住的都是老年人,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多开心。生活起居有人照料,有了病养老院里给请郎中。上哪里找这样的好事去?!”
“我也没说不去呀?!我只是想晚二年,等有了一定的积蓄,再过去。”
“进了养老院,什么也不用自己管,你还要积蓄干什么?”
王长柱想了想,觉得老伴儿说的在理儿,“嘿嘿”一笑,道:“我收回我的成令,随你吧!”
王长柱住进养老院后,觉得事事称心,处处如意,高兴地对老伙伴儿们说:“都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梁德福的‘神气儿’,把女人的见识也给拉长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