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大定(1 / 1)

豪门世族 李好 3331 字 11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豪门世族最新章节!

厉王废了皇帝,自立为皇,把控了京城的兵权和皇权。

这一次,他是用了自己的精锐来对抗这造反的人,所以不像以前一样,节节败退,还收服了一些地盘。

让厉王的人兴奋异常,都觉得厉王是天命所归。

厉王又发了缴书,只要归顺朝廷,就既往不咎,大家是因为新帝无道,所以才会奋起反抗,如今新帝被他给废了,意洽受过委屈的人,他都会给与一定的补偿。并且会大赏。

可别说,有些实力不足的人,还真是放下了武器,归顺了厉王,厉王都给封了侯爵。大肆赏赐。

最开始确实是为京城这边提了精神,但是这事情就跟气数一样,气数要尽了,哪怕是再想挽救,也无可挽回。

厉王以为自己当了皇帝,肯定比那原来的皇帝要更得人心,可是战场上不跟你讲这个,西宁府这边是气势如虹,很快,接着风势过了林江,把林江对岸的城池也拿了下来,之后就势如破竹,一路打到了京城的城墙下面。

如今,西宁侯也到了京城城墙外,发布了劝降书,凡事投降者,可以保住性命,但是如果要反抗,那么格杀勿论。

厉王如今犹如困兽,这么多年的经营,却在当了皇帝没有几天,就被人打到了京城。

属下让他先离开京城,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可是让他这么轻易的放弃京城,却让厉王很是割舍不下。

但是等听到有那九门提督,已经私自开了城门,迎接了西宁兵的消息,厉王不走也得走了。

他是皇室子弟,知道在宫里有一条密道能直接出城,所以就顺着这个密道悄悄的离开京城,可是等他带着人从密道出来后,却发现有人正等在这里。

厉王哈哈大笑,“王震辰真是有个好儿子,连朕的退路都已经早早的找好了!”

他已经无话可说,对方兵强马壮,并不是自己这些残兵残将能够比拟的。

“既然如此,就来个痛快的!”厉王知道,这次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与其窝囊的死,不如就来个痛快的!

双方很快就交战,王琅与厉王对上,厉王心道,已经到了这个时候,走也走不了,那也要出口恶气,这西宁侯得意的儿子,就是这个次子,只要今天自己把他的次子给斩下马,那么就是自己今天死了,也赚了,让西宁侯也痛心一次。

厉王觉得凭着自己几十年征战的经验,也比这黄口小子要强的多,单打独斗肯定能把这小子给擒下,这小子没有埋伏弓箭手,就是他的一个机会。

人谁想死呢?如果这小子在四周安排了弓箭手,他们绝对走不出去,就被乱箭射死了。

可是既然没有安排,那就是老天爷给自己的机会,等自己擒住了这小子,用作人质,然后再行离开,以图东山再起。

厉王是这样想的,所以使出了十分的力气,决定一举拿下王琅。

可是等厉王倒在了马下的时候,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会输在一个黄口小子身上。

他以为那些人奉承这王琅,不过是看在王琅是西宁侯的儿子的份上,捧着他,才二十几岁的年纪,能有什么能耐?

可是现在他知道了,那些人不是奉承,但是已经晚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只看到坐在马上的年轻的将才,他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厉王既然已经伏诛,京城就完全控制在西宁侯的手里了。

将近五年的动乱,在老百姓的心里,也盼望能能有人稳定局势,还老百姓一片安宁的生活环境。

等肃清了京城的残余,稳定了京城的局势后,西宁府里的人就要跟着进京了。

西宁侯没有打算在西宁建立都城,毕竟那里太过偏远,不适合当都城,另立心的都城,又是一笔庞大的开销。

所以还是在原来的都城,既方便又能省了开销,原来的皇宫,在动乱中,也是被烧了一部分,让嗯重新修缮,总之,京城如今是百废待兴。

李舜华他们接到要去京城的消息,也是预料中的事儿。

等京城的局势稳定了,他们也朝京城出发,这一次,安全就更不是问题了。

离开京城五六年,如今再回去,就是另外一种身份了。

舅舅只是简单的举行了登基仪式,也是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他也反对铺张浪费,新朝需要忙碌的事情多了去,国号被定为了宁,取了西宁的宁字,也是期待以后国家安宁。

在西宁的很多家眷,自己的丈夫或者父辈,都是跟着西宁侯打天下的,如今已经陆陆续续的封赏下去,不乏侯爷和伯爷,另外将军等都一一的封赏下去。

封妻萌子,新朝的建立,成就了一批新的豪门,也落寞了一批旧的豪门。

而对于李家的封赏,王震辰已经明确的表示,等他妹妹到了京城后,再一起封下去。

但是大家都知道,李家的封赏肯定不会少。

李家父子三人,在打江山的道路上,可谓是身先士卒,是王震辰的左膀右臂。而王氏是西宁侯的亲妹妹,一个长公主的封号是少不了的。

哪怕容氏这次也被带进了京,可是一路上,却很少有人跟容氏那边凑过去,反而是王氏这边,每天来请安的人就更多了。

王氏却告诫家里的人,要不骄不躁,他们李家是世族,多大的场面都见识过,不能因为这场滔天的富贵,就迷失了本心。

王氏知道,进了京,那些旧朝的人,很多都和她认识,想来请她帮忙说话的人也不在少数,可是王氏却决定到了京城后,就深居简出。

李舜华感觉,回去京城的路程却特别的快,当年和二哥离开京城,那时候担心父母,但是以后的路,现在这条路已经被大家走通了,回去后,“娘,我们还是住在原来的宅子里?”李舜华问道。

王氏道:“咱们原来的侯府,已经被烧的差不多了,你舅舅要另外给我们地方。”

当时的他们,是乱臣贼子,厉王等人哪里还能容忍,人没有抓着,可是宅子却还在,就一把火给烧了个干净。

陈曦是陪着湖阳长公主,如今湖阳长公主也不是公主了,对于改朝换代,她早就有了准备。“天下之势,本来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今能有人接管,也是个好事儿,老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只是曦儿,你记住了,你是李家的媳妇,一切要以李家为主,你公公婆婆都是通情达理的,可不要做出什么不妥当的事情来。”

陈曦点头,“娘,我听你的!娘,哥哥这次也立了功,听夫君说,肯定也能封爵位,这下子,娘也可以沾了哥哥的光了。”

陈曦是怕娘从长公主到普通的夫人,有些不适应,所以安慰湖阳长公主。

湖阳长公主明白自己女儿的心意,说道:“是啊,没有想到,我儿子这么出息,我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自己是高兴的,因为儿子能成就一番事业,以后她可就是太夫人了,只是到底有些担心京城前朝的皇室宗亲,怕他们都保不住,毕竟,改朝换代,最倒霉的就是这些前朝的皇室宗亲了,地位和身份都尴尬,而且极其容易被人利用,有的新朝的皇帝,为了以绝后患,直接就会赶尽杀绝,不留一个活口,就是不知道新朝的皇帝会不会这样做。

陈驸马却对妻子说道:“皇上不是那种人,这几年,借着皇室的名头揭竿而起的人多了去了,你看皇上什么时候害怕过?只要他们自己不有了别样的心思,命应该都保得住。”

陈驸马猜的没有错,王震辰对这群皇室宗亲的做法,除了让他们让出占有的房子外,也都随他们去了。倒是没有抄家之类的。

当然,如果跟着厉王的,自然是要严惩,那些丝毫没有关系的前朝的皇室宗亲,只是让他们成了平头百姓。

这个做法已经够仁慈了。王震辰不怕有人利用这些人造反,要是真的有人利用,那正好,他就有借口一举消灭了。

李舜华他们到了京城的城门口,原来被破坏的城墙,如今已经修好了,城门上都是宁朝的士兵守着。

王震辰让人先把妹妹送到了皇宫,表示册封了长公主之后,再让长公主回到公主府。

可是王氏却推辞了,她表示,自己有夫君也有儿子,长公主府就很没有必要,不如留给那些功臣们。

跟着一起打江山的人多,皇上赐宅子,可是这京城的宅子,也就是那么多,王氏自己能省一些就省一些。

可是王震辰却不同意,他唯一的妹妹,不过是给个公主府,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前朝那么多的公主和皇子,如今都凋零了,随便哪一处都是好地方,所以王震辰一定要给妹妹一个公主府。

“妹夫被封为了宁国公,以后也有国公府的宅子,两个外甥,依我的意思,也都是要封侯的。”

王震辰说道。

“大哥,这都有些过了。”本朝的国号是宁,而丈夫被封为宁国公,这真的不妥当。再加上女儿就要嫁给侄儿,以后还出了一个王妃,他们家真的是荣耀至极了。

“大哥,还是先把太子封下来吧。”王氏提议道。

不然让大侄儿有了嫌隙,就不好了。

“这段时间,一直在忙,旧朝把这天下折腾的不像话,天天都忙道三更半夜,就没有想到这个事儿,也罢,等在朝堂上,我跟朝臣们说说这事儿吧。”

王氏被封为了长公主,封号什么的,王氏也不在乎,这个新朝,也就只有她这一个长公主,然后李煦之被封为了镇国公,因为王氏的劝说,没有把李煦之封为宁国公,当然了,这新朝也就没有了另外的宁国公。

而李骐被封为了长安侯,这是让李骐继承他们李家祖辈的侯爵呢,虽然是改朝换代了,但是意义却很重大。李骥呢,被封为了广安侯,以后李煦之的镇国公的爵位,就有李骐的长子继承,而李骐的长安侯的爵位,有他的次子继承,当然,这都是嫡子出身才成。

新朝规定,但凡侯爵人家,子嗣继承爵位,必须是嫡出身份,若是无嫡出,庶出继承爵位的,要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一等,谁家也不希望好好的居位被降等,这样降下去,最后就会没有了的。

所以这个规定一处,对于正室嫡妻和嫡出子的权益得到了极大的保护。

王震辰本来还想给李舜华封个公主的,可是也被王氏给劝阻了,她说道:“再过段日子,舜华就要嫁给琅哥儿,成了王妃,要是有个公主的封号,这成什么样子了?就是郡主,您都不要给她册封,反正她早晚就是大哥您家的人。”

他们一家子够荣耀的了,也不多一个女儿的封号。再说了,以后女儿成了王妃,不比这郡主的要强的多?

而钱氏,在知道是姑母在父皇面前进言,要把太子位置早点定下来后,在自己的丈夫被册封为太子后,就把事情跟王璟说了。

也是让王璟知道,姑母是向着他的。

王璟说道:“姑母倒是从小就对我很好,只不过,就怕有人人心不足,起了贪念。“他想着,姑母的话这么管用,那要是二弟真的娶了表妹,以后姑母为了自己女儿和女婿打算,是不是就要把自己这个太子的位置给弄下来?

不过,这只是他心里的一点儿担心,而如今他是太子,也已经入住东宫,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倒是把这点担心给放在肚子里去了。

王璟然钱氏以后多喝姑母走动走动,不管怎么说,他也是姑母的亲侄儿,从小也是被姑母疼大的,只要自己和姑母一直亲近,那么姑母总会看在自己的面子上,认同自己这个太子的。

外面的功臣们都已经一一的封了爵位和宅子,王震辰才册封后宫。

容氏自然是被册封为皇后,不过连皇帝的登基大典都没有怎么弄,更不用说皇后的册封大典了,只是给了凤印,然后表示容氏是皇后了。

后宫里,另外又册封了一些嫔妃,有的是王震辰在西宁府伺候他的老人,除了有个儿子的方姨娘被封为了贤妃,其他的份位都不高。

封容氏为皇后,也是为了保证自己两个嫡子的地位。

当然,后宫的事儿,王震辰自然不会让容氏管着,后宫有六宫十二局,都是办事儿的能手,现在后宫的人不多,也就暂且让这些宫人和内侍管着。

容氏只不过是个空架子,但是因为她有两个出息的儿子,谁也不会轻慢她,只是王震辰让容氏呆在自己的宫里,轻易不让容氏出了皇后宫。

王璟被封为了太子,入住东宫,而嫡次子王琅,有赫赫战功,并且斩杀了厉王,更是头功一件,王震辰直接把二儿子封为了亲王,是为秦王,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甚至私底下有人说,大宁的江山,有一大半是秦王打下来的,所以封为秦王也是理所应当的。

而三子王琮,封为了吴王,四子被封为了魏王。

吴王和魏王都是郡王头衔,毕竟是庶出,比不得秦王,是自己真刀真枪的打下来的。

王家的人,在王震辰这一辈,也就只有王震辰和王氏兄妹两个,其他的关系都远了去,不过因为王震辰是皇帝了,那些远的王家人,也都给与了虚衔,毕竟都是一个大家族。都不封,也说不过去。

京城改朝换代,真是几多欢喜几多愁,朝廷里也有旧朝的臣子,王震辰也是不拘一格的收纳了。

文臣们本身没有什么错,又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能继续为老百姓效力,也是好事儿。

毕竟是马背上打天下,可不是马背上治理天下,治理天下还是需要这些文臣们。

李舜华心道,看来开春了,舅舅就要开恩科了,这个时候,需要大量的人才,新朝第一代的进士,那该是多么让人眼红的前程那。

因为战乱,缺失了不少人才,科举,就是朝廷选拔人才的一个好方法,成为了天子门生,以后新朝就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

要说他们李家,现在宅子绝对不会缺,她娘的长公主府,她爹的镇国公府,她两个哥哥都另外有侯府,不过,最后都是在镇国公府住下来,一个家,当父亲的是凝聚力,虽然两个儿子都成了家,并且都有了爵位,可是也不可能放着父母不一起住,反而在自己的宅子里过小日子。

从他们搬到了镇国公府,天天门子们就能收到好几筐的拜帖。

如今王氏他们是不用看别人的眼色了,想见谁不见谁,都能自己做主,权利的滋味,有时候想一想,还真是让人痛快。

李煦之父子三个天天忙碌的不得了,根本就是不到晚上不着家,也就是府里的女眷在家里。

本来王氏还有公主府的属官,不过王氏说她已经过惯了这种日子,所以那些属官和宫女之类的,就留在了长公主府。

其实公主府和镇国公府就只有一墙之隔,这也是王震辰为了方便妹妹和妹夫,才把两座宅子赐在一块的。

湖阳长公主的公主府,王震辰也各位开恩,没有收回去,还是赐给了湖阳长公主。当成了是陈让的伯爵府。

陈让被封为了永昌伯,还是世袭的,这种爵位分量很重,当然,陈让也是值得被封为永昌伯的,在战场上,很多的情报消息,都是陈让带着人得到的,给战事省了不少人力和物力。

钱氏的爹钱通被封为了威远侯,如今也是在进城有个大宅子。

另外还有国公,侯爷,都是跟王震辰出生入死的兄弟,凭着战功封了爵位。

京城的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李煦之等朝堂上的事忙得差不多了,就是祭拜李家的族人,并且把李家的祠堂重新修缮,他带着两个儿子,给这些遇难的族人重重的磕了三个头,那些在战乱中失去了亲人的族人忍不住就热泪满眶。

终于,李氏又走向了辉煌,以后只能是越来越好。离家虽然牺牲了那么些人,可是却在新朝保留了豪门世族的地位,这对一个家族来说,绝对是值得的。

这次,保留下的李氏族人,大大小小的都封了官,如果是以前,根本就不能想象,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是李家族人走向辉煌的一个途径。

死去的人已经死去,活着的人还得继续活着,人们很容易忘记过去的苦难,只要以后的生活是光明的,人们就会向着光明出发。

三叔公的重孙李橙,现如今已经是正四品的武将,这要在以前,根本就不可能,但是如今他光耀了门楣,李橙跪在地上,想起了三叔公,如今他该含笑九泉了吧。

李煦之本来就是大方的人,皇上赏赐给他的东西,他拿出了很多,都给了族人,然后还又拿出一部分土地,变成李家族里的祭田,以后但凡李家族人要读书或者习武,所需的花销,都是族里出。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李氏族里要慢慢的完善。

“你二叔和三叔有没有消息了?”李煦之问李骐。

战乱后,就和李延之,还有李焕之失去了消息,本来是派人接他们去西宁的,可是到了老家,人却不在了,这之后的几年,一直没有消息,如今天下太平,总该有消息了。

再关系不好,那也是李煦之的兄弟,人经历了生死,很多事情都更看得开了,那些争执,反而觉得不过是小事儿。

上过战场的人,杀了许多人,更是在乎活着的人。

“二婶他们去了舅祖母他们那里,因为有了战事,就在那边安顿了下来,我已经派人去信了,看看他们是不是愿意回来。”

尤氏和宋家是儿女亲家,当初是让儿子去送李莹嫁人去的,不过后来尤氏处理了这边的事儿,就也带着人去投奔过去了。乡下地方,受到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

“三叔和三婶去了富安县,那边有他们买的一个宅子。”富安县是李焕之以前当县令的地方,在那边几年,也置办了一些家产,跑到那个地方,也不算出乎意料。

“好,咱们如今什么也不缺,如果他们乐意回来,就帮着安置好。”李煦之说道。

李骐点头,现在的形势,是他们根本不需要害怕别人跟自己家争什么,而是,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把亲人们都安排好。

“你去不去?”梅老太太气喘吁吁的对自己的二儿媳妇张氏说道。

梅翰林在这次的改朝换代中,直接成了白身,梅家如今倒是在京城,可是张氏却没有打算去李家拜访。但是梅老太太却非要张氏去李家,李家现在在京城,那真是炙手可热,多少人家想要巴结都巴结不上呢,张氏是王氏的表姐,按说和皇上也是表兄妹,这么好的关系,她竟然一点儿也不利用,反而跟平时一样,在家里做针线,这可让梅老太太给气坏了。但是又不敢把张氏惹生气了,不然真的告一状,他们一大家子说不定就要倒霉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