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彝人(1 / 1)

天师歪传 佛动凡心 1528 字 11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天师歪传最新章节!

两个多小时之后,几个人站在了村寨的门口,跳下马。

一个一个黑脸膛的汉子,站在寨子的门口,对着几个人憨憨的笑着。

丹依走过去,和那个汉子说了几句。

那和汉子笑着点了点头,带着几个人向寨子里面走去。

忽悠低声问到:“妹子,是不是吃的都准备好了。

还有洗澡水。”

丹依看了看忽悠说道:“我也不知道。

我认识他的阿妈,那老人家叫阿什阿呷莫。

是他的阿妈叫他来接我们的。”

忽悠点了点头:“那没错了,老太太肯定在家给我们做饭呢,这回有好吃的了。”

几个人跟着那个黑脸膛的汉子,一直走到了寨子里面的一个三层的土楼。

那和黑堂的汉子对几个人点了点头,把几个人让了进去。

几个人把马放到了底下的牲口圈里。

上了楼,可是那黑脸膛的汉子却没有上楼,匆匆的走了。

几个人就这样被晾在了楼上,别说没有十个八个的大菜,连热水也没有。

忽悠到处看了看,冷锅冷灶的,不由得发起牢骚来:“这是啥意思,把我们扔到这里就不管了。

还以为有好吃的呢。

这回可好。

这老太太不是诸葛亮吧?

怎么唱起空城计了?”

周津瑶没说什么,看了看丹依,丹依摇了摇头,一脸的无辜。

周津瑶说道:“别抱怨了,抱怨也没用。

我们先烧水洗洗澡吧。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小乱点了点头:“对,反正我身上没有泥。

我给你们烧水。”

说着,到了灶间。

不多时热气,腾腾的从锅里面冒了出来。

小乱把水倒进了大木桶中,让两个女孩子先去洗澡了。

几个人都洗过了,感觉好多了。

洗的算是舒服,可是这会儿肚子里面开始咕咕的叫了起来。

小乱有自告奋勇去给几个人煮面。

几个人吃饱喝的了。

又坐到一起。

忽悠说道:“丹依这个什么阿什阿呷莫老人家跑哪里去了啊?”

周津瑶瞪了忽悠一眼:“你老是问她,她一直和我们在一起。

她怎么知道。

你洗也洗了,吃也吃了,哪那么多废话!”

忽悠山笑道:“我不就是想问问嘛,嘿嘿!

你说我们来了,就把我们领到这里了,她人怎么就不见了?”

丹依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不过刚才那个是他的儿子,不怎么会说汉话,说了几句我也没听懂。

也许是有什么事情吧?”

小乱看了看外面,这时候外面的雨也停了。

小乱说道:“丹依,我们去看看。

看看是不是真的出了什么事?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丹依点了点头。

周津瑶说道:“一起去吧。

看看怎么回事。”

几个人下了楼。

一边走,几个人一边聊着。

忽悠问道:“丹依,这里的房子挺有意思,有三层,也有两层的。”

丹依说道:“这叫做土掌房。

是这里的彝族特有的民居式样。”

忽悠说道:“那这个彝族是怎么个来历呢?”

周津瑶说道:“这个我告诉你。

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彝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地皇时代那就大约是公元前两千五百七十年到两千五百五十年,在我们汉族文献《路史》的卷二注引《通历》中记载:‘地皇以三十日为月,十一月为冬至’。

而《赊豆榷濮、叙祖白》中记载‘彝族相传年、月、日、时编出来的时间始于‘地皇’时:

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

白天十二时,一夜十二时。

白天与黑夜,从此对半分。

这些分好后,又分春与夏,再分秋与冬。

一年为四季,四季都分明。

日子长与短,年月与节令,都出地皇时。

可见,彝族传说指名道姓地提到了汉族传说中的‘地皇’,且汉族文献与彝族传说异口同声地说‘地皇以三十日为一月’,这无论如何不能以‘巧合’来解释,只能解释为:

地皇氏的存在是真实的,地皇时代彝族的雏形已经有了。

那么根据《三皇五帝年表》,早期彝族存在于四千五百年前。

民族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比如汉族,是在先秦华夏族的基础上融合多个民族以后,在汉代的时候成形的。

彝族生活在西南山区,地形闭塞,交往融合的情形可能比汉族少多了,相信她是一个血脉相对单纯的民族。

能够在四千五百年里一脉相传,生存至今,应该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忽悠伸了伸舌头:“没想到这彝族的历史这么久。”

小乱摇了摇头:“早就说了,彝族是‘濮人’的一支。当然历史悠久了。

就是想听津瑶给你解释呗。”

忽悠一撇嘴:“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耻下问吗。

有啥不对的。”

小乱耸了耸肩膀:“倒是也没什么不对的,津瑶你再说说这彝族的历史,让我们也长长见识。”

周津瑶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三千年前彝族已广泛分布于西南地区,即史书中常出现的所谓‘越嵩夷’、‘侮’、‘昆明’、‘劳浸’、‘靡莫’、‘叟’、‘濮’等部族。

汉朝称‘西南夷’。

隋唐以来,彝族先民地区有乌蛮与白蛮的分化,并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

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腹心地带及广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区应是三省毗连的广大地区。

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时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

公元前二世纪的西汉及其以前,彝族先民社会已出现游牧部落与定居农业部落的分化。

东汉至魏晋时期,各彝族先民地区继续分化出一批叟帅、夷王,表明在征服濮人等部落的基础上,昆明部落已基本完成从原始部落向奴隶占有制度的过渡。

八世纪三十年代,蒙舍诏统一六诏,云南彝族先民联合各族上层建立了南诏奴隶制政权,统治中心在今云南西部大理一带,统治范围达到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与四川南部,基本上控制了彝族先民的主要分布地区。

南诏奴隶制王朝曾长期统治彝族先民地区,不能不对当地奴隶制的存在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唐天复二年,南诏奴隶制王朝的覆灭,意味着彝族先民地区奴隶制随之消亡。

两宋三百年多年中,戎、泸、黎,三州的彝族先民,处在宋王朝与大理政权的相互争取之中,出现了奴隶制经济相对繁荣的局面。

与之相配合,奴隶制生产关系出现了强大部落奴役小部落的情况。

蒙古蒙哥汗三年,蒙古骑兵自四川分三道进攻云南,经彝族地区,促使处于分裂状态的各彝族地区出现比较松散的反蒙古联合,开始统一于罗罗族称之下。

与之相对应,蒙古贵族加强了对各地彝族兹莫即土长的争取工作,发展为在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分封各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土司制度。

自一千二百六十四年到一千二百八十七年,相继在今越西、西昌、屏山、大方、昭通、威宁等地设立彝族土司。

明代二百七十六年间,地跨云、贵、川三省的水西,乌撤、乌蒙、芒部、东川、永宁、马湖、建昌等地各彝族土司连成一片,相互支援,保持着基本上相同的奴隶制度,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各彝族地区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土司及黑骨、白骨与家奴三个等级。

在上述等级关系的基础上,明代水西、建昌、乌蒙等地彝族的土司制度仍然是奴隶制的上层建筑。

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在彝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给土司、土目、奴隶主势力以沉重打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地区比较迅速地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几个人听得真切,周津瑶说得清楚。

不禁都很佩服周津瑶这样的广博。

突然艾龙“咦!”了一声。

周津瑶问道:“怎么了?”

艾龙说道:“怎么寨子中没有一点的灯光,到处都黑漆漆的?”

和忽悠说道:“这山里面的人都休息的早,大概是都睡了。”

艾龙说道:“不对,不见没有什么人声,连狗声都没有,照理我们走在这里,就应该有狗叫啊?”

这时候,几个人也觉得有点不对劲。

突然小乱指着前面的一个土掌房说道:“你们看,那里不是有灯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