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权倾天下最新章节!
三国时期的大乱刚刚抚平,百姓陆续返回家园,开始在地方政府有序引导之下开始了生产,边关地区先是辽东地区的高句丽叛乱,接下来是慕容鲜卑进攻扶余。好在吴仁义游刃有余,出奇招迅速解决了问题,并且借机采取措施来了一个扶余王城大会盟,终于平息了东北地区的纷争,使得整个辽河流域东西地区,以至于弱水南北进入了较为安定的环境当中。
所谓摁下葫芦瓢起来,本来就是多事之秋,又缺乏统一的国家意识以及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王朝,各地,尤其是边远之地可谓天高皇帝远,路途不便,信息难通,再加地方官员能力不一,一个处置不当,很是容易出问题。
说起来这次有几件事情引起了吴仁义关注:一是来自海上的海盗威胁,尽管是蚊蝇之痒,但是也关系到沿海地区民生,体现出政府的能力,关乎朝廷威望,因此吴仁义事先派出了周护将军水陆两路进行征讨。
第二件事情是辽东三韩地区传来密报,最近那一块的某些势力也是蠢蠢欲动,似乎有向北、向西染指的趋势,为此,吴仁义马上密令吴猛刺史做出相应准备,事先派出了一支秘密部队深入三韩,搜集情报,作为预警。但是吴仁义同时强调,凡事要严密慎重,切不可贸然行事,激化矛盾。
与三韩地区有些类似,河套地区的匈奴贵族最近也不安分,趁着今年春夏之交干旱少雨,庄稼收成不好,官府收取谷物的机会,跳动民乱,一方面袭扰居留地之外的地区,进行小规模的,频繁性的劫掠;又有秘密串联,举行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迹象。吴仁义回顾历史,似乎依稀记得当年灭亡西晋王室的,正是出自河东地区的匈奴族,而且罪魁祸首是已经被自己收入囊中的刘渊、刘聪父子,难道说除此之外还有可以成事的枭雄级人物吗?
有人建议干脆派刘渊过去治理并州,但是吴仁义可心有余悸,害怕历史重演,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经过连日思考之后,吴仁义突然想到了另外一名曾经在此地有些建树的人物杜预。
一封密信交到了蜀王刘禅手中,在得到宫中“病榻上”的皇帝许可之后,诏书很快下达到了冀州和邺城两地。朝廷调任冀州刺史杜预,冀州将军张通为并州军政主官;空缺由留守邺城的夏侯和出任冀州刺史,当年武进士及第,上三甲第二名(相当于后世的探花郎)的原武昌将军刘新担任。而刘新的遗缺由葛亮的徒弟夷人出任;同时设立武昌郡守府,以葛亮兼任郡守。
以上调整迅速到位,只是在明面上就足可以让个别不安定分子暂时消停一段时间,因为他们搞不清楚朝廷虚实,还以为是针对自己来的,不得不多加了小心。
北方的问题暂时缓解之后,吴仁义马上开始了另外两件棘手问题的处置:一是广州地区的乱局;一是交趾地区的纷争。
前者在历史上被称为郭马之乱,或者叫广州叛乱,原本历史上发生在孙皓称帝的后半期,起因是因为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军队的重新划编。而这一次却异常巧合,也是因为地方行政的调整,以及州郡原有军队,进行裁剪规整引发的,时间上比原来历史早了两年而已。
发动叛乱的,是军户出身郭马。此人原本是合浦太守修允手下的一名低级军官叫做部曲都。因为此人自恃武力,平日里就有些桀骜不驯,经常与上级和同僚矛盾,作为军户出身,动拳头的事情是免不了的。就因为好动粗,不断受到贬斥,所以这军中官职一直难有寸进。
但是武人自然崇尚武力,尽管职位低,性格暴戾,但是郭马的军中影响可不小,起码很多中低级将领非常忌惮他,轻易不敢招惹。当朝廷的地方和军队编制方案出台之后,这小子趁机找借口,说什么故土难离了;古交分离难以割舍了等等,还真蛊惑了不少人心。
当修允准备转任桂林郡守的时候,原来的合浦地区(属北海)一时出现空缺,郭马从速联络了自己的多名友好并与部将何典、王族、吴述、殷兴等进攻广州,广州督虞授战死,叛军占领广州城池。郭马自号都督交、广二州诸军事、安南将军。
不久之后,叛军又进兵南海郡,杀郡守刘略,广州刺史徐旗只率领少量仆从外逃海上。急报传到京师建业,吴仁义马上通过大将军丁奉了解了有关广州地方的军情,首先决断,发出紧急公文,责令地方郡守县令联合起来,并以原刺史徐旗为都督,迅速择地建立指挥部,整编军政,英勇抗击叛军,以此戴罪立功;又派出滕循为定南将军,督率万余人军队,从东道讨伐;又派徐陵督陶睿率万名军兵从西道展开围攻;又调令交州刺史陶璜汇聚合浦郡、郁林等地区的郡兵,配合骠骑将军、都督广州交州军事的朱宣,从东南面进击,与北面的两路兵马配合,共击郭马叛军。
东北地区南下的定南将军滕循所部,首先与前来应战的郭马部将殷兴的部队在始兴郡展开激战,经过两昼夜连续进攻,滕循部队击溃了叛军,乘胜挺进南海郡。
面对各路大军的围剿,郭马及其部下可谓四面楚歌。尽管在初期阶段,不足一个月时间内打了朝廷地方政府以及军队一个措手不及,也占领了几个重要城池,但是当朝廷缓过劲来,调集重兵围攻上来,自己的部队,以及被裹挟而来的民众就开始了慌乱。在四面派兵迎击的过程当中,大多被击溃或者投降。
六月底,兵困粮绝,突围无望的郭马只好下令投降,将番禺城城门大开,自己带着几名铁杆部属,袒身露体,绑缚荆棘,向朱宣将军投降了。
早就预料到叛军不会维持多久,所以在做出军事部署的同时,吴仁义马上建议派出了朝廷使团,以原丹阳郡郡守李衡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番禺)。此时正是叛军首领被集中起来的时刻。李衡宣读了朝廷几项诏令:一是免去原广州刺史徐旗职务,调任琼崖州为长史;李衡出任广州刺史;原徐陵督陶睿为广州将军;定南将军滕循为朱崖州刺史;调留略为朱崖州将军。其余各路将帅全部封赏,并限期各回驻地不提。
另外的诏令是,诛杀叛军将领郭马等十余人,逮捕其所有家眷,发配到朱崖州,作为屯垦部庶民,监视劳动。比且自此以后,包裹其他类型的官吏、兵将、平民等,所有死刑之外的罪犯,一律移送到边塞地区,作为屯垦地区的庶民,接受管理,劳动改造。在劳动改造过程当中,根据罪行大小,以及具体表现,试试加刑或者减刑,时间从一年到终身不等。
为了规范南方地区的行政区划,加强对广南地区的有效管辖,进行有序开发和治理,经过廷议,吴国中央政权决定,真正的实施交州、广州分治,吴仁义凭着记忆,依据后世的广东和广西两省布局,将苍梧及其以东地区划为广州,同时将福建、江西等部分地区从扬州各划出去南部数郡归广州管辖。
苍梧以西地区,包括郁林郡、合浦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等地区划归交州行政体制内。原来属于交州地区,后来划归广州的朱崖郡(雷州半岛地区)划归朱崖州管辖,成为了朱崖州四郡之一。
关于交州刺史部的设立问题,廷议当中的确出现了不小的纷争。
纷争主要在于官吏人选和府衙设置等问题。至于人选,吴仁义倾向于近期在就真地区颇有政绩的陆胤;然而以左丞相陆凯等人以为陆胤前有重大问题,尚属戴罪立功,不可付以重任,双方顿时一阵不可开交。好在丁奉等人折中说,原刺史陶璜政绩不错,还刚刚立功受到嘉奖,暂时留在原职,过段时间再作调整为妙,争议暂时停止下来。
关于州府所在的问题,吴仁义的想法是尽量靠南,以便于长期谋略。但是朝廷当中很多大臣却是鼠目寸光,以为南方为不毛之地,加上路途遥远,接济和补给实在不易,所以建议就在北部地区的郁林郡就地设置府衙。
正当相持不下的时候,一个更大规模的叛乱活动,在交趾地区拉开了帷幕,一时之间刚刚平定下来的交州地区再次陷入了烽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