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节(外篇) 崇祯(1 / 1)

回到明末当军阀 狂人阿Q 1074 字 11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回到明末当军阀最新章节!

崇祯皇帝是真想做一番事业的。

他尚未上任的时候,整天就躲在自己的王府信王府中,有人说他瑟瑟发抖,那是太过分了,但是确实日子过的胆战心惊。

因为魏忠贤如同一尊巨大的阴影笼罩在北京城上,让当时的信王朱由检感觉到有种朝不保夕的危机感,他生怕自己的哥哥天启皇帝会听信魏忠贤的谗言将他赶出北京城。

朱由检当时是深信魏忠贤会谋朝篡位的,第一是因为他年纪小,第二是因为魏忠贤竟然都做到了九千岁,这怎么看都是古代奸臣谋朝篡位的前奏。

而且整个朝野上下到处都是魏忠贤的阉党。

这种恐怖的儿时记忆,让朱由检养成了一种谨小慎微,并且多疑的性格。

虽然他哥哥临死的时候,将他叫到床前告诫他,魏忠贤是可用的。

可是崇祯皇帝一上台,还是雷厉风行一般,很短时间内就将魏忠贤收拾掉了,这时候他才发现,魏忠贤的势力似乎也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大,原本笼罩朝野的阉党势力顷刻间烟消云散。

当时刚上任的崇祯还不太明白是为什么,他本来是做好了一番腥风血雨的战斗准备的,这种结果确实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现在的崇祯,已经做了十五年皇帝,他早就想明白了那个问题。

原来所谓的阉党,其实就是帝党,阉党的权力其实是来自于皇帝的,没有皇帝的支持,一个太监想要谋朝篡位怎么可能呢,这世界上很多人都有可能谋朝篡位,比如大臣。比如贼寇,但惟独没听过那个太监谋朝篡位过。

这种不被整个社会接受的残疾人士,不会生出继承者后代的阉人。他们不会得到别人真心支持,他们自己也生不出谋朝篡位的打算。

崇祯想明白了。魏忠贤的滔天权势,其实是来自他哥哥天启皇帝的宠信,他当了九千岁那是因为他哥哥太过宠信的缘故,而不是魏忠贤能力太强可以控制皇帝了。

而那些一直暗中告诉自己,魏忠贤有谋逆之心的文臣们,此时却成了崇祯皇帝最头痛的对象。

崇祯皇帝看来,文官都太贪腐了,这不是关键问题。关键问题是太无能了。

但崇祯有时候觉得,不是文官无能,而是文官无心做事,无心给他做事。

因此崇祯皇帝时常恼怒,加上多疑的性情,总觉得是在针对自己,因此他常杀人。

他在位十五年,杀掉的首辅、尚书和各级文官,比整个大明朝除了开国的朱元璋和篡位的朱棣这两位皇帝外,加起来都要多。

可是这样严厉的刑杀却不能震慑住文官集团。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依然贪腐如故,依然不肯任事。结果就是关外满清势力一次一次兵临北京城下,结果就是李自成、张献忠流寇集团越做越大,已经和明王朝成分庭抗礼之势。

不在相信文官的崇祯开始接近勋臣,开始接近皇亲国戚,在他看来,勋臣跟大明朝休戚与共,与国同休,只要大明朝尊荣尚在,这些人就富贵荣华。是可以信任的,而皇亲国戚更是得保他。甚至崇祯皇帝再次开始重用太监。

崇祯觉得不是自己不信任文臣,而是文臣太无能了。太让他失望了。

所以他身边的太监权势日重,周延儒这样的首辅要上任,往往都要贿赂太监。

所以被文官压制了上百年的勋臣再次扬眉吐气,在要害位置身居要职,南北二京的军队大多掌握在了勋臣手里。

所以皇亲国戚开始飞扬跋扈,皇后的家族,皇妃的家族,统统飞黄腾达,无恶不作横行乡里。

但崇祯依然信任这些人,不是他不知道这些人的所作所为,而是因为他觉得这些人无论善恶,都不会背叛他,这让他有一种安全感。

可是田畹这件事他没想到这么难办,田畹不就是抢了几个女子吗,而且是风尘女子,结果江南的书生就小题大做,开始勾连客串,将江南闹得乌烟瘴气。

但崇祯还不能杀这些人,他刚愎,他多疑,但他也爱脸面,不肯背负恶名,因此他一直给江南文官集团施压,要求文官集团妥善处理,同时要求文官集团不能杀一书生。

结果事情发展的出乎意料,在他的高压下,书生和文官竟然合流了,文官开始倒戈纷纷弹劾田畹,书生则不肯罢休,哄闹势头直上北京城。

书生不但在孔庙前闹腾,还在太庙前闹腾,在孔庙前向孔夫子哭诉,孔夫子奈何不了皇帝,甚至太庙里供奉的列祖列宗也奈何不了皇帝,可是却让皇帝脸面上很不好看。

崇祯皇帝是爱脸面的,他不能容忍身上有任何一丝污点,更不用说这种让天下人指责的事情了。

所以他别无选择,他只能惩治田畹,但是他还是尽力维护,只是罢免了田畹的官职,罚了一年俸禄,并没有施以刑罚。

但这也已经让他很痛苦了,因为此时正是自己的爱妃病重,却去惩治她的父亲。

更重要的是,一切的一切,都是崇祯被迫做出来的,而不是他主动去做的。

崇祯感觉到自己受到了胁迫,受到了江南书生,受到了江南官场,受到了文官集团的胁迫,这再一次触动了他心中脆弱的危机感。

于是崇祯想要大开杀戒,看情况,江南文官集团暂时不能动,因为他们拧成了一股绳。

江南书生集团更是没法动,法不责众,但是崇祯皇帝却记住了四公子的大名,他们将永不叙用。

能让崇祯皇帝发泄愤怒的,最后就只有办事不利的锦衣卫了,南京锦衣卫倒了大霉,高层不是被流放,就是被收押,最轻的也罢官了事。

但是此时却有封不一样的奏章出现在崇祯眼前,让他眼前一亮,这封奏章不是像其他人那样弹劾田畹的,而是弹劾文官的,这奏章如果明发天下,显然此人就得罪了整个文官集团。

崇祯看后却没有发下邸报,而是将这封奏章烧了,同时记下写奏章的人。(未完待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