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宝元(1 / 1)

皇宋 巨人肩膀上的木木 2794 字 11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皇宋最新章节!

第232章宝元

杨淑妃虽然六月逝去,但朝廷做事慢慢腾腾的,一方面要选择谥号,另外一方面要修葺安排领悟。直至到了景佑四年,也就是第二年的二月,时隔大半年才下葬。

葬于永安陵刘娥的边上。

永安陵位于嵩山,赵禳便也跑到嵩山守孝。不过自然不能够就在坟墓边上搭个茅屋了事,赵禳在边上选了一处废弃的佛寺,据闻乃是唐朝唐武宗灭佛时候毁去的。

赵禳让人修葺一番,自然不是再作佛寺了,对于佛赵禳既是不感冒,但也不讨厌。反而因为道家是中国本源,再加上宋朝皇室多崇道家、还有公孙玄虚这个道家子弟在身边,赵禳对于道教要亲近一些。

把佛寺修葺成了道观,公孙玄虚对此大呼痛快。

原来的佛寺也被改为玄真观,赵禳丁忧期间便在这里居住,偶然也有游人经过拜访、歇脚,不过刚刚开始他们却不知道,在他们面前侃侃而谈的年轻道士,却是鼎鼎大名的长沙王。

只是有的事情总是纸包不住火的,赵禳也趁势在玄真观中设立讲学会,讲学不仅仅是赵禳一个人讲。赵禳虽然有不少观点新奇,但基础却一般般。赵禳做的是一个类似‘沙龙’的聚会,慢慢的在河南一带也有了偌大的名气。

虽然一切看似都在守孝和士林当中,但赵禳并没有忘记了关注朝廷和外界的信息。

西夏定文字和礼乐,这都是立国的准备,宋朝也没有傻乎乎的忽略了这些。一边和西夏虚与委蛇。一边整军。在庆州、环州一带派宿将刘平、赵振把手。此二人军中皆有威望。一到当地,就一面以朝廷给予的钱银,一面鼓励当地归化番人修筑山砦,相辅相成,正在庆州、环州一带修筑出一条看似不坚固,却层层叠叠,叫人真的打起来一肚子恼火的防线。

另外经过两年的事情,在西夏军骚扰下。种师道终于修建起清涧城了。

清涧城是在宽州废墟的基础上修建的,宽州是唐朝唐高宗时候设立的,用来安置归附的吐谷浑部族,但因为种种原因,在二百年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的时候废弃,

不过种世衡目光非常毒辣,这清涧城位于黄河陕晋峡谷西岸,无定河、黄河交汇处。左可确保河东运往前线粮草的安全,右可巩固延安的防务。北可谋取被西夏占领的银州和夏州。其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故而虽然国家处于改革当中(这段时间。李元昊一直在改革西夏体制、兵制,为日后建国奠基),抽不出大量兵力,也不想因此提前和宋朝宣战。

李元昊还是咬牙或是利诱、或是请求,让附近的党项、羌族部落来骚扰,不过这些都一一给种世衡化解了。

不过朝廷的备战也不容易,景佑四年,河东大地震,就连赵禳在嵩山也感觉到震感。其中以忻州和代州、并州三州损失最大,被地震毁坏房舍无数,人员伤亡数以万计。忻州方面统计后,送到朝廷这里的奏折称死者近二万人,伤五千七百余人,五万余头牲畜死亡。并州方面稍微好些,但也好不到那里去,死者二千余人,代州死八百余人。而且代州、并州都是边关重地,其中天下闻名的雄关,雁门关就是在代州辖区内。

另忻州知州祖百世、兵马都监王文恭、兵马监押高继芳等受伤。

朝廷连忙派人去赈灾,有人举荐赵禳,说赵禳在京东东路赈灾成效显著,而且又通兵事,如果契丹趁河东路地震,各地城墙损坏期间南下,也有人可以统筹全局,抵御一二。

宋仁宗感觉也不错,问三司使程琳,程琳曰:“可!”

不过吕夷简却强烈反对,认为赵禳虽然会赈灾,但这次是地震,要通“土木建筑”,另外辽国南下云云,纯属谣言,如果派了长沙王去,怕会引起辽国误会,坏了兄弟感情。(宋辽为在澶渊之盟中结为兄弟之国,辽国为兄,宋为弟,故这里才会说坏了兄弟感情。)

宋仁宗问及:“怕是辽国真的南下啊!”

吕夷简拍着胸口道:“别怕!派使者去,稳住他们,辽国那帮蛮子,很好忽悠的!”

吕夷简为了坚定宋仁宗的信心,还说道:“长沙王现在守孝,官家要起用他,可就是夺情了!旁人夺情也就罢了,长沙王夺情,怕是于官家不好啊?”

宋仁宗认真的想了想,感觉还真是的。夺情自然难免对其父母有一点不怎么尊敬了,不过以皇帝之尊,这事情就可有可无了。只是如果这个父母换了是小娘娘杨淑妃,宋仁宗也得慎重,杨淑妃虽然不是宋仁宗养母,却有养母之名。

最后宋仁宗还是按了吕夷简的意思做,先是派了三司度支员外郎朱允恭出使辽国,又让侍御史程戡。事情并没有出现变化,一切都平稳过渡。

程戡这个名字赵禳也是第一次听到的,不过这个世界上的确不缺乏一鸣惊人的家伙。就好比程戡,他从来没有当过一任主官,先是天禧年间中举,中甲科,到了泾州当推官,后来回到朝里面当了秘书丞,这是一个闲散官职,可以说是清贵,也可以是养老。过了几年,下放到许(许昌)州当判官,不久岳父曹利用因为嚣张跋扈,被贬官。程戡虽然不怎么得到岳父喜爱,但也受到了牵连,被人找了个借口,先是贬谪到蕲州,后来改到虔州(江西赣州)当判官。

看似官职没有变,但地位可谓是天差地别,虔州那地方,在当时可是有名的穷山恶水,仅次于岭南。能臣周湛在得罪人后,也到那里待过,可见那里是流放官员的好地方。

过了段时间。曹利用的影响也消除了。加上程戡也出了点政绩。便回到朝中当个屯田员外郎。这官职在三国的时候可是了不得了!不过在宋朝却是清闲,首先屯田的地方不多,而且都是边军,边军都是刺头,那里鸟这个屯田员外郎。这个屯田员外郎说白了,就是闲散官职,要说是寄禄官也不是,不过也比寄禄官强不到那里去了。

又干了几年。这才混上个侍御史。而在这段时间,程戡已经在仕途上混了二十多年的时间。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从来没有独当一面,有近十年是被贬谪和当闲散官职的人,却做事果断,很好的缓解了灾情。并且奏请朝廷,以工代赈,组织灾民修葺地震中损坏的城墙、房屋。

赵禳虽然出不了嵩山,但他也有所动作,率先站出来,号召:“吾等身居高官显爵。所得俸禄,民脂民膏也!今民有饥。吾岂能鱼肉饕餮!”

赵禳当下表示捐出钱一万贯不说,还有杂粮二万石。在灾荒中,粮食可是比钱银更加的重要。

吕夷简知道这是赵禳对自己的示威,吕夷简也不得不咬牙捐了五千贯出来。别看吕夷简是宰相,隐形产业不少,但也家大业大,可没有赵禳那么生财有道。更重要的是,捐了这么多钱出来,得装一段时间穷苦。要不然你捐了五千贯出来,每天府中还大鱼大肉的往里面运,这不是给那些御史送弹劾的题材吗?

其他官员也不得不或多或少的捐了一些,一共得了差不多八万贯现钱,不过粮食方面也就赵禳捐的三万石。出了这么多钱,这也让一些官员对赵禳很是有意见,认为其沽名钓誉。

官员们怎么想是官员们的事情,在民间赵禳却博得了偌大的名声。宋仁宗也派了内侍到赵禳那里,传达口谕嘉奖。

因为地震的事情,神棍们说要改年号,宋仁宗也深以为然。景佑这个年号也到此为止,赵禳守孝第二年,宋仁宗改年号为宝元,这也年自然是宝元元年了。

不过对于这个年号,赵禳很是不以为然。别的年号都有些含义,这个年号并非没有含义,只是说了感觉就仿佛没有说一般的。

宝嘛!自然就是尊贵。元在道家含义那里就是万物的开始,这可不是零的意思,而是一。合起来就可以理解为皇帝至高无上、天下第一的意思,问题皇帝的代名词不就是至高无上、天下第一吗?

无论这个年号怎么坑爹也好,宝元元年也开始了。

在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不过值得注意的只有两件大事。

王曾和吕夷简一起互相弹劾,宋仁宗索性各打五十大板,两个人都被贬谪了。看到这里,有人奇怪了,王曾当初起复不正是吕夷简推荐上来的吗?

这事情虽然没有错,但诸位可别忘记王曾是副相,他的屁股决定了一切。从来都很少有首相能够和副相和睦的,如果真的和睦,那么皇帝就要发怵了。特别是宋朝,吸取了五代之乱,首相和副相很多权力都重叠,所以王曾不能够不争,他不争了,他这个副相就是橡皮章了。谁没有一点野心,没有权力**啊?

为此矛盾爆发了!

两个人被贬谪,谁高兴?张士逊。

这个名字是不是很熟悉呢?没有错,就是刘娥去世后,趁势上来的保皇党老大,因为京东东路赈灾上处理不力,被宋仁宗一脚踢了的老臣子。不过他是宋仁宗的老师,宋仁宗念旧情,再加上没有人可以用,便提拔了他上来,又提拔太宗、太祖时候的名相陈恕的儿子陈执中当枢密使,算是顶替了王曾的副相位置。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这个打击,王曾在当年十一月病逝,也叫吕夷简重新起复减去了一头拦路虎。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吕夷简和王曾是各打五十大板的,如果宋仁宗想起复其中一人,必然要顾忌一下另外一人的想法。当过宰相的,别看贬谪了,谁也不是省油灯的。而同时起用,朝廷上的宰相虽然前所未有的九人之多!

但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找一个坑还好一点,但找两个坑。那里来啊?

除此之外。就是山遇被诛。山遇何许人啊?山遇是其蕃姓,他还有个名,叫山遇唯亮,不过史多简称为山遇。

他可是了不得了,是李元昊的叔父,担任左厢监军。当时西夏属于李元昊的本军不多,也就三军,中军、左厢、右厢。其他都是部落军,要出兵的时候派人到各部落那里通知,限定每个部落出多少人,这个就要靠威望了。

可见山遇的地位多么高,不过山遇和李元昊不同。李元昊想着的是侵略宋朝,山遇则不然,经常劝谏李元昊,说:“中国地大兵多,关中富饶,环庆。鄜延据诸边险要,若此数路城池尽修攻守之备。我弓马之技无所施,牛羊之货无所售,一二年间必且坐困,不如安守藩臣,岁享赐遗之厚,国之福也。”

中国地方大军队多,关中要钱有钱,要粮有粮。环庆、鄜延这些边关地方很险要,如果这几个州县都修葺城墙、山砦防备,我西夏的擅长的射箭、骑马可就没有办法施展了。牛羊也没有办法卖出去,一两年的时间,就足够让我们西夏很困难,无计可施。还不如老老实实做个藩臣,每年还能够从宋朝那里弄到丰厚的赏赐,这可是国家的幸福啊!

李元昊开始还听着,等他羽翼丰厚后,立刻恶向胆边生。而就在这一年,李元昊以求佛像的理由,获得了宋朝的许可,使者从河东路经过到五台山那里得到一尊开光过的铁佛。名为求佛,实际上是李元昊派使者刺探沿路的情况。

刺探回来后,李元昊决定进攻宋朝的鄜延路。前文说了李元昊的本军并非很多,更多的是部落军。为了统一思想,李元昊在贺兰山上召开宴会,让各部落来赴宴,在宴会上分析利弊关系,说服了各部落酋长。同时为了防止有人退缩,李元昊更是强硬的表示,如果有人敢劝谏自己不进攻宋朝,一律斩头!

山遇听了这话,没有敢劝谏,不过他觉得这是灭亡的征兆。正犹豫着该怎么做好。

恰好这个时候,山遇的弟弟唯亮过来告密。原来李元昊想趁机杀了这个和自己不同心的叔父,对唯亮威逼道:“你告发你哥哥山遇谋反,就把山遇的一切官爵都给你,否则,你们将有灭族的危险。”

唯亮和哥哥山遇关系很好,不想告密,但不告密又不行,便想了个折中的办法,来把这话告诉哥哥山遇,让山遇逃跑。

山遇听了大惊失色,都顾不上带上军队了,只是带了老婆、儿女还有几个心腹侍卫、亲近的属官,一共二十一人。还有一些良马、珍宝,南投宋朝去了。

宝元元年九月,山遇一行人到达宋朝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当时的保安军知军朱吉一方面派人安置山遇一行人,另外一方面则是将山遇叛逃这个消息汇报给延州知州郭劝。

知州郭劝很重视这事情,但又有些举棋不定,和延州钤辖李渭连夜讨论此事。最后他们一致认为山遇是李元昊的叔叔,怎么可能会投降呢?肯定是周瑜打黄盖,给他们耍诈降的!

于是下令将山遇逮捕起来,然后命令延州监押韩周派兵将山遇一家护送到夏州。山遇等人被押解到宥州的时候,李元昊就得到了这个消息。不过李元昊并没有高兴,他担心山遇引来宋朝大军,不是被遣返回来。李元昊他亲自率领大军到达宥州,准备与宋军开战,结果到了地方后,有些懵懂了。因为空荡荡的大地上,宋军除了护送人员外,并无大军尾随于后,李元昊在下令诛杀山遇及其投奔宋朝的其他人员后,还有些不敢置信。

直到山遇的人头送上来,李元昊才哈哈大笑。“此等中国不亡,岂有天理?”

赵禳知道后,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三尸神暴跳,日后难怪西夏能够和宋朝打的那么激烈了!郭劝和李渭这两个家伙,不是逼着西夏当中亲宋的部落到李元昊身边吗?日后谁还敢告密、当内应啊?

赵禳大力弹劾,一日三本奏折。

宋仁宗觉得赵禳言过其实,都压下去,没有理会。

后来山遇被杀后,郭劝、李渭这两个家伙,居然还上奏对宋仁宗劝说:“元昊表至犹称臣,可渐屈以礼。”

李元昊现在还称臣,我们可以慢慢屈服他。潜意思就是,我们其实送山遇去,是不想刺激李元昊。

知道了这份奏折后,气得赵禳连呼:“书生误国!书生误国!灭宋者,郭劝、李渭也!”

赵禳这话没有隐藏,反而让下人大肆宣扬,使得当时河南、汴梁等地百姓议论纷纷,青州邸报也大肆宣扬西夏危害性。

宋仁宗不知道是迫于言论压力,还是觉得郭劝、李渭太过软弱了,派内侍去呵斥一番,罚俸半年,其中李渭还降官阶一等。

不过在赵禳看来,宋仁宗这些举动完全是隔靴挠痒,只要郭劝、李渭这两个家伙还在延州那里,还有什么用呢?

倒是郭劝感觉羞愧,请求回京,到了京中当了一闲散官员。

只是大错已经铸下,无法更改。大宋以养士立国,结束了五代武人乱国的祸乱,促使大宋经济繁荣。却也因为这些士大夫的迂腐,导致宋朝和西夏尚未开战,已经落入下风当中。更是帮助了西夏内部统一,亲宋部落也因为山遇的死,而仇视、鄙夷大宋。

当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而就在赵禳为扭转大宋劣势而懊恼发愁的时候,一张无形的阴谋大网却笼罩到了他身上。一切都是因为他弹劾郭劝、李渭而引来的仇恨。

ps:在这里先道歉,昨天其实已经码好字了,也上传了,却忘记按发布。(vip章节操作很麻烦,要俺上传,再发布,这才可以的)

幸亏在凌晨的时候醒悟,这才稍微挽救一下大错。

今天多更两千字!加上昨天晚上的一千字,已经偿还三千了!明天继续努力,明天五千以上!不是偿还四千,而是补偿最少五千字支持木木的书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