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锦衣杀明最新章节!
黄克缵是福建人,朱燮元是浙江人。别看福建和浙江挨着,其实两地的官员,向来关系不咋的。黄克缵是非东林党,和东林党的关系,一向不好。朱燮元却是东林党的骨干分子。可以这么说,两人在陕西的关系,其实不算很好。当然,两人也是办实事的官员,虽然没有什么私交,但是在公事上的配合,还是比较默契的。
另外,无论是黄克缵又或者是朱燮元,都是汰渍档。两人都是拥立太子,反对福王继位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人其实都不是很受万历皇帝的待见。黄克缵原来是兵部尚书,这次被调任三边总督,其实是降职了。同时,隐隐有将他撵出京城,以免他和其他汰渍档关系太过密切的缘故。万历皇帝的手段,还是很阴柔的。
将黄克缵迎进来会客厅以后,朱燮元再次恭敬的行礼。文官都喜欢这一套,要规规矩矩,别人才喜欢。寒暄一番以后,朱燮元试探着说道:“钟梅公,今天怎么有空到晚辈这里来?如果有什么要事,只需要派人知会一声,晚辈自然会登门的。”
黄克缵字绍夫,号钟梅,朱燮元因此称之为钟梅公。他是万历八年的进士,资格是相当的老。现存的大明朝官员,除了周嘉谟(隆庆五年)、[***]星(万历二年)、孙玮(万历五年)等少数几个人,没有人比他资格更老的。
在明朝,中进士的时间,实在是太重要了。一切的排资论辈,都是以中进士的时间来衡量的。中进士的时间越早,资格越老。哪怕你的官职很高,要是别人中进士的时间比你早,你都得规规矩矩的自称晚辈,否则,别人的唾沫星子,能喷你一脸,你自己还落个不尊重前辈的难听名声,只能是独自郁闷。
朱燮元乃是万历二十年进士,比黄克缵足足晚了十二年。当时的科举考试,是三年一大比,十二年就是三次大比的时间了。换言之,朱燮元足足比黄克缵晚了三次大比时间。在黄克缵的面前,朱燮元的确是实实在在的晚辈,毕恭毕敬是应该的。
不仅如此,朱燮元和黄克缵之间间隔的十二年,出了太多的牛人。以致他在朝廷当中,又或者是在地方上,都要经常姓的自称晚辈。比如说万历十一年的叶向高、崔景荣、朱国祚、张问达、赵彦,万历十四年的陈道亨、王德完,万历十七年的朱国桢、刘一璟、沈敬阶、高攀龙、冯从吾、王纪、董汉儒等人。在这些人里面,光是首辅就有两个,内阁大学士更是有六七个之多。
黄克缵开门见山的说道:“恒岳,你想去一趟黑山营吗?”
朱燮元号恒岳,黄克缵称呼他的号,显然是比较尊重。这让朱燮元觉得,自己面子还算不错。既然黄克缵看得起自己,他也就没有那么拘谨了。他立刻说道:“钟梅公,晚辈正准备到黑山营去。”
黄克缵微微有些惊愕,颇为诧异的说道:“听说你正准备出门,难道就是要到黑山营去?你要亲自去见徐兴夏?”
朱燮元点点头,正色说道:“是的,晚辈正要去黑山营。”
黄克缵缓缓的问道:“你此去黑山营,不知道所为何事?”
朱燮元慢慢的说道:“这个徐兴夏的手下,有六七万的军户……”
黄克缵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大家都是聪明人,朱燮元话里的意思,他自然是一下子就听出来了。朱燮元是不放心徐兴夏手下有这么多的人,想要去找徐兴夏谈谈话,看看徐兴夏的态度,到底是怎么样的。下面送上来的情报,其实非常不可信,必须实地察看才能做出决定。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确信徐兴夏是否是可造之材。如果是,就努力加以培养。如果不是,则要想办法,予以清除。
是的,大明朝的文官,对于武将,向来都是这样的。能为我所用的,就大力提拔,给予荣华富贵。如果不能为我所用的,则应该尽快剪除,以免尾大不掉,拥兵自重。为什么大明朝后期一直没有什么出色的武将?就是因为这个基本原因。一般桀骜不驯的武将,都在萌芽状态,就被铲除了,哪里有崛起的机会?
不过,黄克缵明白是明白了,对朱燮元的做法,却不是很赞成。他的想法,和朱燮元不太一样。他万历八年就中进士,曾经担任过很多官职,在很多地方都有任职,最后还出任过兵部尚书。可以这么说,他对大明朝各地的情况,是相当了解的。对于宁夏镇的情况,身为三边总督的黄克缵,又怎么会不清楚?
黄克缵对宁夏镇局势的判断,比朱燮元还要更加的悲观一些。目前的大明朝,暗流涌动,危机四伏,只要有一个处理不当,所有的危机,都会一下子爆发出来。他觉得,将徐兴夏除掉,其实只是扬汤止沸,根本没有任何的作用。就算杀了徐兴夏,也会有张兴夏、李兴夏、王兴夏出现的,根本不可能阻止大乱将生。
相反的,如果利用这个徐兴夏来做点事,比杀了他更好。这个徐兴夏,显然是有本事的。他能打仗,也能折腾。这种人,不是轻易可以对付的。刀斧手,砸杯为号,那都是演义小说里的情节。在现实中,能做到的根本不多。这个徐兴夏,绝对不是傻子啊,肯定不会轻易的上当的。万一弄不好,双方彻底决裂,事情就会很麻烦。
其实,黄克缵向来都觉得,这个徐兴夏,根本不足为患。相反的,最大的隐患,乃是宁夏镇乃至是西北四镇的全部底层军户,还有部分的民户,他们才是最大的隐患。这些人生活穷苦,饱受欺凌和压抑,内心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气。他们都极端的仇恨朝廷。如果他们将内心的愤怒都发泄出来,整个陕西,都会在一夜之间变天。
是什么原因造成下面的军户,如此的仇恨朝廷?当然是朝廷自己造成的。拖欠钱粮暂且不说,在曰常的生活中,这些军户,也饱受各级军官的欺压,几乎到了没有活路的地步。人一旦没有了活路,还有什么可怕的?当然是拿起刀子,对着自己的仇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了。因此,想办法改善这些人的生活,平息他们的怨气,让他们至少能吃饱穿暖,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就在去年,万历四十四年冬,宫中隆德殿遭火灾。万历皇帝一时间疑神疑鬼,不知道为什么上天要“降罪”自己,颇有诚惶诚恐的意思。黄克缵抓住时机,上疏力陈弊政,痛述二十年来,税使四出,搜刮民财,百姓为缴纳捐税,卖妻鬻儿,而宫中大兴土木,奢华挥霍,耗尽民间膏血。而守卫边疆的战士,却饿着肚子上阵,月粮积欠数百万。两相对照,危机四伏,隐患重重。
黄克缵同时陈诉由于连年灾荒,有的地方已经到了父食其子,妻食其夫的惨境,切望万历皇帝“大悔前愆,一更旧辙,收罗人才,以济时艰,罢税停织(捐),与民休息,大涣居积,以安边疆”。结果奏疏上去了,一直都没有回应,估计和无数的弹劾奏疏一样,都石沉大海,根本没有踪影了。
对于万历这位皇帝,黄克缵真是说不出的感觉。虚心接受,死不悔改,这是万历皇帝对一切弹劾奏章的基本态度,从来都没有改变过。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估计将来还是这样。万历皇帝是聪明人,这是绝对的。从他十岁登基,到他毫不犹豫的打倒张居正,挖坟鞭尸,都充分的显示出,这位爷是很不好伺候的。
他很少上朝,久居深宫,朝廷的什么大事,却完全瞒不过他。对朝廷的控制,他比嘉靖皇帝还要出色。在嘉靖时期,夏言、严嵩、徐阶、高拱等人,其实都将嘉靖皇帝的心思摸得很透彻。但是,对于万历皇帝,却没有几个人知道他到底在琢磨什么。出兵朝鲜,镇压宁夏叛乱,镇压播州杨应龙叛乱,他也没有丝毫的犹豫。这一切,都充分的显示出,他有成为一代英主的潜力。
只可惜,万历皇帝太懒惰了。他的怠政,的确让黄克缵很失望。作为一个皇帝,甚至连补充官员都懒得进行,这简直是荒唐。没有足够的官员,如何有效的管理这个国家?任命官员,需要多少的时间?连这么一丁点儿的时间都不肯抽出来,还做什么皇帝?而在太子的问题上,万历皇帝又摇摆不定,也让很多人感觉失望。
当然,为人臣子,腹诽皇帝,那是很不应该的。饱读圣贤书的三边总督大人,绝对没有诅咒万历皇帝的意思。可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黄克缵还是会有一丝丝的幻想,幻想有所改观。要是万历皇帝能够振作起来,那该多好啊!如果他不振作的话,大明朝的局势,只会越来越糟糕,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真的要爆发大规模的搔乱了。
沉吟片刻以后,黄克缵问道:“你的意思是怎么样?”
朱燮元挺直身躯,毫不犹豫的说道:“调。”
黄克缵轻描淡写的说道:“内?外?”
朱燮元说道:“先内,再外。”
黄克缵默默的点点头。
两人的对话,颇有点打哑谜的样子。如果不知道底细的人,听了两人的话,肯定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两人的意思都很简单。调,就是将徐兴夏从目前的职位上调走,不能让他继续呆在镇朔堡千户的位置上了。至于调到哪里,调任什么新的职务,以后再说。当务之急,是要将他和底层的军户,首先隔离开来。
内,就是在宁夏镇内部调动。外,则是从宁夏镇调到其他地方。朱燮元的意思,是先让徐兴夏在宁夏镇内部调动,然后再调动到宁夏镇外面。陕西三边总督下辖,总共有四个军镇,将一个小小的代千户,从宁夏镇抽调出去,放到其他任何一个军镇,都是没有问题的。只要调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徐兴夏就没有办法继续折腾了。
这是最温柔,最不动声色,成本最低的处置方式。只要徐兴夏接受调动,他的命运就注定了。在以后的曰子里,他如果不是被调到一个根本见不到人的地方去终老,就是处在其他人的严密监视之下,被软禁起来,小命随时掌握在别人的手里。甚至,如果有必要,他还会被秘密的处理掉。这个年头,死一两个千户,简直是太正常了。何况,还是一个小小的代理千户。
当然,这也是最危险的处置办法。徐兴夏不是笨蛋。只要接到调令,只要离开黑山营,他就能察觉到其中的猫腻。如果他顺从的接受调令还好,如果不肯接受调令,只怕会真的逼反了他。有消息说,徐兴夏身边的人,都在有意无意的煽动他起来造反,这可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啊!如果宁夏镇真的爆发军队混乱,他们必须做好完全之策。
黄克缵漫不经意的说道:“万一徐兴夏不接受调令呢?”
朱燮元有条不紊的说道:“让李国臻发布调令。”
黄克缵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这是要李国臻去唱黑脸,三边总督则唱白脸。如果徐兴夏真的不肯接受调令,造成尴尬局面,甚至是发生武力对峙,三边总督还可以出面,稍微缓解一下,然后暗中调集兵力,对他进行围追堵截。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现在开始,就暗中调集兵力,为评定叛乱做准备。
只不过,每每想到徐兴夏的战斗力,三边总督大人就有点头痛。别人可是一口气能消灭四千鞑子骑兵的主,他得调动多少的兵马,才能将他遏制住?这仗一打起来,后果就严重了。万一将徐兴夏逼急了,真的举起造反的大旗,估计西北四镇,都要全部糜烂。
万历皇帝可是个守财奴,死死的盯着自己的钱袋子,一旦打起仗来,要动用到内帑,他不发飙才怪。他不会追究谁的责任,只会先砍他们两个的脑袋。因此,逼反徐兴夏,真的不是上策。但是,放任徐兴夏这样肆无忌惮的发展,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也的确不行。唉,走一步看一步吧,顾不得那么多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