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太子之争及谋朝篡位二三事 上(1 / 1)

庶门 一语不语 1407 字 11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庶门最新章节!

七月二十八,雷电交加大雨倾盆。

关中之地在数月滴雨未下后,终于迎来了今夏的第一场雨。虽然这场雨来的有些晚,已在立秋之后,但对于刚栽种下夏薯的关中之地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再不能合适的及时雨。

雨下了一夜,刘愈吃过早饭就要去皇宫当差,本想举伞,但外面风有些大,只好跟侍卫一样穿上蓑衣带上草帽,出得门来,吕楚儿所带女侍卫和连乎生所带御林军侍卫早已等候在门外。

“走。”刘愈招呼了一声,声音近乎都被风雨声埋没。

吕楚儿问道:“姑爷,今天雨这么大,校场的御林军选拔是否还继续进行?”

“进行也不去了。”刘愈稍稍抬头看着天空,“往皇宫去,今ri就当给你们休假。”

刘愈没有坐轿的习惯,这样的天又实在不适合骑马,一行人冒着雨到了东烨门前,几个被风刮了一身雨的女侍卫见到宫门口便匆忙跑进去避雨。刘愈看着东烨门前高高的门墙,驻足停留了一会,像是在筹划着什么。

“玄武门。”刘愈口中嘀咕着,继续看着门墙。

吕楚儿从门楼下跑过来道:“姑爷,外面风太大了,还是先早些进宫吧。”

刘愈知道她急着完成差事回家,下雨天在外,吕楚儿就想着偷懒。刘愈没那么急迫进宫,毕竟进去,对他来说也是无所事事。

眼看楚王已踏上归途,事情已到了很紧迫的地步,刘愈不得不为未来的命运做盘算。看到宫门,他本能的就想起玄武门,想起那场在宫门前的杀戮。作为御林军统领,他的确有这样想或者这样做的基础。

但现下不同于唐初,苏彦没有秦王的气魄,更无其在百官和军中的号召力。

事实上,他也没有。

“不进皇宫了。”刘愈突然改变主意,“去造御司台衙门看看。”

吕楚儿很无奈,看起来今天自家姑爷又要到处瞎转了,这几ri以来刘愈就很少进宫,总是在宫门外转悠,而她就要一步不离的跟着。

刘愈对火枪的研究也有几ri了,在当下,已经有了生铁管制成的原始火铳,都是前装,弹药分离,用火绳引燃,发she铅丸,威力很大但杀伤力太低。这几ri来刘愈去看过工部的人试she,光炸膛就发生了好几次,拿着枪管感觉拿着一颗定时炸弹。这可不是刘愈想要的火枪。

为了改进火枪,刘愈还借来兵部的仓房和火药,另外还有几个半吊子的“兵工专家”,加上几个工部的能工巧匠,组成了一支固定十五六人的火枪研究小组。

其实研究的重点是改前装为后装,改火绳引发为火石击发,至于改进膛线及研发弹药合一的子弹的问题刘愈还顾不上去考虑。光是一个小小的火石针,就已让十几个工匠头疼不已。

刘愈动嘴的轻快,工匠们动手的麻烦。

这一ri刘愈又看了几次新研究出来火枪的试she,还是经常出现哑火或是炸膛的现象。本身生铁的承受力就差,加上引火方式的不科学,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工匠们对火枪的研究依旧停滞不前,但对于试she的铁钩倒是研发的及时,因以往试she时容易受伤,光靠铁板和盔甲之类的保护措施已然不够确保安全,工匠们用木柜连同铁丝和铁钩制成了“试she器”,只需要远远地拉动铁钩,就可以扣动扳机,如此引发火石来发she火枪。距离远了,炸膛也没危险。

工匠们只有对关乎自己身家xing命的研究才会动完全的心思去研究,至于火枪,又跟他们的利益不挂钩,研究的兴致也就没那么高涨。

“要保持枪管的密闭,严丝合缝,最好能将火药装在一个小的子弹里。”刘愈提改进意见时连同子弹的形状和远离也画在图纸上,“前面的弹头部分先不用装,先将这密闭的子弹研究出来。”

因为刘愈对火药并不了解,黑火药的一硫二硝三木炭他记得,至于其他的对他来说都很陌生。只隐约记得将硫酸和硝酸加棉可制成一种有效的火药,因为这两种化合物在现今阶段提纯的难度,刘愈这思路也仅仅是处在萌发阶段。

正跟诸位工匠商量着,一个人从外面走进来,叫了一声:“刘小兄。”刘愈转过身,正是韩升。

“什么都别问,到了就知道了。”韩升笑盈盈的故作神秘。

刘愈就怕他是笑里藏刀,但见带他去的方向是往皇宫,心说应该是皇帝找他。难道是楚王提前回京了?

外面还是yin雨不断,刘愈与韩升一同进了皇宫,没往雅前殿,也没去峰翠宫,而是直往内廷方向走,快到内廷时,又转个弯,到了一处宫殿,没从正门走,而是从侧门进去。

隔着屏风,能听到前面诸位大臣的议论声,争吵的似乎还很激烈。

“这是内议厅。”韩升解释道,“平ri里朝议结束,若还有议则在这里进行,能到这的,至少也是二品以上的官员。”

屏风是半透明的,能看到瓦面有不少的大臣,而老皇帝坐在当首的位置,不说话,而只是让臣子自己议。没有皇子和公主,在议的也都是六台衙门经常行走的重臣。

本来刘愈也没当稀奇,本来一介武将,负责皇宫安全的御林军统领,对于朝事应回避。但既然老皇帝让他来,就是想让他听听,说不定之后还会询问他的意见。刘愈也就留心了些。这一留心听,才发现商议的事不简单,是商议立太子的事。

这在当下可是最忌讳的话题,也不知是哪个朝臣不开眼上奏皇帝说起立太子的事,而皇帝这次却没有像以往那般大发雷霆,只是叫来朝中数得上号的大臣以及一些退休赋闲的老臣,叫在一起商议。说白了就是听听众位大臣的意见。

这出发点是好的,但刘愈心知现在朝臣基本都是拉帮结派,跟诸位皇子公主走的近的不在少数,泾渭分明,他们说出的话也未必是公允的,大多数都是在为自己效忠的皇子公主说好话。刘愈听了听,支持四公主和四皇子的人最多,这也是朝中势力划分的体现,在三皇子和五皇子相继倒台后,苏碧和苏壬也成为皇储最有力竞争者。当然这是在普通朝臣眼中的看法。

为七皇子苏哲,也就是楚王说话的近乎没有,当然更没有人为九皇子苏彦说话。这也代表着两人在朝中根本无自己的势力,其他一些还算有名望的皇子和公主,诸如六皇子、八皇子和长公主、二公主,也都有人支持,连刚回朝不久的二皇子苏典也有老臣提出,说到“国有长君”的问题。毕竟苏典是皇帝的嫡子。

自始至终,老皇di du不说话。

“刘小兄,你如何看?”韩升突然笑看着刘愈。

刘愈不由苦笑,这问题分明是不用问的,朝臣的意见显然都不符合老皇帝的意愿。也就是说老皇帝肯定不会当众提出立楚王为太子的问题,这不合民意。

“韩老哥,是皇上找我来,还是您老?”刘愈反问道。

“是皇上的意思。”韩升突然看着屏风外道,“你没有注意,有个重要的人,一直没吱声?”

刘愈看了看,果真记起右相袁博朗也始终没发表见解。照理说他是新任的右相,又是两朝老臣,说话份量不一般。

韩升道:“袁相的态度,应该跟你我一样,一切都依照皇上的意愿。这也是皇上在此节骨眼上启用他为相的初衷,有些话,若是皇上问起,你也要小心应答。”

刘愈这些还是明白的,点头表示同意。

刘愈再盘算一下,楚王羽翼未丰,虽然已成年,但也需像顾命大臣一样的臣子相辅佐,若说文臣方面以袁博朗为首,那武将方面老皇帝希望他刘愈稳定大局。刘愈再想,若是能将袁博朗拉拢过来,或许对将来的时局会有帮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