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1 / 1)

汉武挥鞭 汉武挥鞭 1918 字 11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汉武挥鞭最新章节!

金秋将至,广泛实行棉麦复种农艺的关中郡县已尽数完成小麦收割,棉花都已重下大半,巴蜀和中原的粟米亦将迎来大丰收。

大农令东郭咸阳真是愁得坐立不安,百姓每岁种出那么多粮食,各处官仓皆是陈粮未清,新粮又入,这特么是要疯啊!

皇帝刘彻也晓得长此以往于国不利,便是急召贤王刘非入宫,商议此事。

刘非因治河大功,得封贤王之名,取代了原本江都王的名头,位列刘氏诸侯王之首,位秩比皇叔梁王刘武都要高,既是享尽尊荣,自须为君分忧。

十月初一,祭祖节。

皇帝刘彻领着太子刘沐前往西郊太庙祭奠先祖,刘氏王侯皆是随行。祭祀大典行罢,皇帝摆驾回宫,摆宫宴飨以宗亲,又留刘氏诸王彻夜深谈。

翌日,贤王刘非登殿面圣,请准献国于朝!

皇帝准允!

隔日,符节令李福当殿宣读尚领兵在外的广川王刘越和胶东王刘寄呈回的奏章,请准献国于朝!

皇帝准允!

再隔日,其余七位大汉亲王连同梁王刘武,代王刘登皆登殿面圣,请准献国于朝!

皇帝准允!

鲁国,江都国,长沙国,赵国,胶西国,中山国,广川国,胶东国,清河国常山国,梁国,代国,十二大诸侯国的辖地囊括函谷关以东的小半大汉疆土,分布在大江大河中下游最富饶的地域。

朝廷虽已“代管”多年,然大汉臣民从未想过他们会被“除国”,盖因这十二位诸侯王乃是血缘最近的天家至亲,即便要皇帝要削藩,最先削的也是那些“远亲”。

然此番皇帝陛下显是圣意已决,虽非是真正除国,却依着昔年齐王献国时的前例,仅保留国名,留下其国都为十二大诸侯王名义上的食邑,旁的封地皆是正式收回,该重划郡县的就重划,没有半分拖沓,更没惺惺作态的推拒。

一时间,大汉朝野震撼!

不少臣民心怀惴惴,唯恐皇帝此等昭然若揭的削藩之举会招致诸多王侯的强烈反弹,引发如昔年吴楚之乱般的大规模谋反。

然余下刘氏诸王的动作更是大出世人预料,短短数日内,近愈二十位诸侯王皆上奏皇帝,请准献国于朝。

皇帝陛下自是顺水推舟的尽皆准允,却是半句没提如何补偿他们。

世家权贵们正自咋舌,觉着皇帝的吃相未免太过难看,却是被又一则劲爆消息生生砸懵了。

俚语有言,新官上任三把火。

陈诚刚除大农府商部少卿之职,改任太子詹事,便即烧了第一把熊熊烈火。

太子詹事府正式设立名为帝国金融的产业,且以所谓“并购”的方式,出赀百万金购得皇室实业旗下包括皇亲创投和诸多钱庄在内的金融产业。

皇室实业的主事者刘非随即公告世人,皇室实业从此再不涉足金融产业!

太子刘沐才虚年九岁,从何得来百万金的巨赀?

融资!

二十余位诸侯王共同集资,共同划分帝国金融的份例,且是共同拟定死契,帝国金融的份子今后不得再对外增发,只能由刘氏诸王的子嗣继承,传儿不传女,且不得转售他人,

若有诸侯王绝嗣,其份例将被收回,划分给其余诸侯王,以弥补新晋王爵摊薄的份例,再说明白些,无疑是避免皇帝日后再诞下皇子,封了王爵,也会得赐帝国金融的份例,难免要摊薄现今诸王所占的份额。

皇帝刘彻更是亲书旨意,着宗正卿刘歂增定刘氏宗制,今后敕封诸侯王时,不得再多赐封地食邑,而以帝国金融的份例代之,皇子亦然。

此份圣旨,后世史家皆称为“王爵虚置诏”,将之视为大汉从郡国并举制正式迈入郡县制的重要标志。

世家权贵们这才知晓,大汉天家又要吃独食了,然他们也无可奈何,毕竟这帝国金融的准入门槛太高,便连刘氏列候都够不到,头上不顶个王爵,压根没资格沾上边。

少府钱庄,帝国金融旗下的帝国钱庄,田氏和窦氏两大外戚牵头,诸多世家大族乃至豪商巨贾皆有入股的百业钱庄,成为大汉朝的三大钱庄,虽不似朝廷的中央钱庄般拥有铸币权,其金融触角却已遍及大汉全境的各行各业,甚至跟随着汉军的征途,向境外迅猛扩张。

正因有百业钱庄的存在,帝国金融的成立才不至引发太多非议,毕竟大汉天家也忧心诸多世家大族会因眼馋而太过怨忿。

虽说陈诚出身少府陈氏,出任太子詹事也是为日后接任少府卿做准备,然帝国金融是和少府产业完全脱离的,若是日后太子刘沐登基为帝,这帝国金融也绝不会并入少府,而是继续留给将来的储君和诸位皇子。

皇帝刘彻昔年身为太子时,就曾为府库无钱而犯愁,他是能自己捣鼓产业挣钱,却不指望后代子孙都有这等本事。

皇帝有少府,皇后有长秋府,长乐宫里住着的太上皇和太后有长信府,旗下产业众多,方能过得舒坦,相较之下,太子詹事府非是固定存在的,所以向来没甚么产业。

太子每岁四千二百石的秩俸,约合四十万钱,区区四十金,逢年过节打赏宫人都是不够的,得靠天家长辈们时常赏赐贴补才行,为避免今后再出现太子因钱紧而收受臣属“孝敬”的困窘局面,确实该让其有些额外的收入来源。

再苦不能苦孩子嘛!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以此安抚刘氏诸王,让他们甘愿献出大部分封地,为朝廷将要推进的江南大开发除却后顾之忧。

没错,开发江南!

唐朝往后的历朝历代,皆以江南为天下粮仓,刘彻治下的大汉虽是粮食产量过剩,但并不意味着要搁置对江南的大举开发。

地域开发要因地制宜,除却化工和冶金等基础工业,刘彻并不打算将来在江南搞甚么重工业,地肥水美的大江南还是要以农业为主的,并借此减少关中郡县的粮食种植亩数。

他没打算在大汉强推后世美帝的农业模式,且不说大汉离农业机械化还差得远,单论那集约密集型的大农庄模式,在后世也是利弊参半的,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

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虽可极大的提高耕作和收获效率,实则却是非可持续性农业,非但会造成严重的地力下降和土壤流失,更极易破坏当地的农业生态,衍化出所谓的超级害虫,爆发大规模虫灾。

大汉现下的农业前景远较后世华夏要好,关中仍是植被茂盛的天府之地,再加上物产丰饶的巴蜀和中原,足以养活刚接近七千万的大汉臣民,关中的小麦种植亩数必须控制住。

大江南,诸越之地,燕北,辽东,四大地域尚有待开发,若无甚大规模天灾人祸,就算大汉百姓玩命生孩子,百八十年内应是无须为粮食产量发愁的。

如今长安太仓和各郡县常平仓储满存粮,仓廪兴建的速度已然不足吸纳每岁入籴新米,大农府平准司要企稳市面粮价,着实承担着不小的压力。

若朝廷想在大江南地域进一步发展农垦,那就不能再大量耕作主要的粮食作物,否则不出三年,大汉境内的粮价势必彻底崩盘。

谷贱伤农啊!

大汉群臣可不是目光短浅的庸才,尤是能位列朝堂的重臣们,可都是精明似鬼的,他们出身的世家大族又拥有大片田亩,自也不愿见得粮价崩跌。

近年来,汉廷各府署乃至地方官府皆已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预算收支体系,朝臣们对各类预算皆是争论得面红耳赤,唯独对大农府平准司,端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可不就是怕粮价下跌,影响到大地主们的利益么?

高附加价值的精致农业!

大汉群臣虽难以理解皇帝陛下口中蹦出的大量新词,却也能从大农令东郭咸阳的解说中理解陛下的意图。

种桑养蚕是毋庸置疑的,锦绣江南说的不知山水隽美,更是那方地域能制出上佳的纱缎绢绸。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隔着涓涓淮水已有如此大的差异,更遑论隔着滚滚大江的江北与江南,蔬果类的经济作物是现今大汉较为匮乏的。

随着大汉臣民愈发富足,不但能用主粮填饱肚子,且因大农府和太仆府大力鼓励民间养殖禽畜,大搞菜篮子工程,家境宽裕的老百姓已能时常吃些蛋肉甚至奶制品了。

唯是蔬果反倒吃的少,别扯甚么野菜野果之类的“健康食品”,那是后世人舒坦日子过多了,大汉百姓若真能吃到口味颇好的便宜蔬果,谁特么跑山里去挖那些咯嘴倒牙的野菜野果?

或许有人会问,老百姓若是想吃蔬果,早年为甚不种,而要朝廷颁布政令才晓得要种呢?

且不说秦汉以前,便是后世历朝历代,统治者皆以经济作物为“谷蔬之祸”,不允许百姓随意种植,“侵占”农田的,不是他们目光短浅,而是古代的粮食亩产量着实太低。

在刘彻“发明”化肥,且大肆兴办石油和硫酸等化工产业,使钾肥和氮肥得以广泛施用前,大汉的粮食平均亩产不足两石,在江南尚未开发前,要养活数千万的臣民,着实是不容易。

经过多年的努力,各地农业局的官吏不断向百姓普及化肥,讲解如育种架秧等知识,逐步提高民间农艺,推广新式耕犁等优良农械的使用,民间的耕牛数量又逐年增加,不但使得粮食亩产暴增至近愈五石,更大幅提升了耕作效率,释放出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进入各类作坊务工。

在此情形下,在江南推广蔬果桑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最是合宜,因着沥青大道已铺设至各郡的主要大城,部分较易保存的蔬果还可输往中原北方乃至关中郡县,将可大幅提升大汉臣民的生活水准。

金秋十月,大农府属官,帝国科学院农研所的博士和农匠们纷纷奔赴江南各郡县,将在秋收后通过各地农业局向百姓推广更多的新农艺和适宜当地种植的经济作物。

尤是大江下游的会稽,丹阳和豫章三大郡,大农府工部的交通司皆拨下重金,着当地官府专款专用,将沥青大道往下辖各县延展,使物流更为畅通。

百川船运更是看好三郡未来的船运前景,大举整葺当地的水陆码头。

一时间,豪商巨贾纷纷奔赴江南三郡,各地世家大族也到当地置办族业,依着过往经验,跟着皇帝陛下这位“散财童子”做事,绝对大有赚头!

倒是四大商团早已抢占先机,尽皆完成了大体布局,正好整以暇的继续拓展旗下各式产业,就坐得获利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群皇亲国戚可早就晓得皇帝陛下意欲开发江南,足足等了好些年,可算是等到即将大丰收的时日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