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重生天启大帝最新章节!
初九凌晨4点,朱由校就被人叫醒了。4点半是人睡得正熟的时候,缺被叫醒要上早朝,他真是杀人的心都有了。怪不得历史除了一些劳模皇帝之外,没几个喜欢早朝的。
要上早朝,朱由校回想自己的记忆,才意识到,他穿越之前对早朝的印象基本都是错误的。明朝因为之前的元朝的统治的几十年,采用的统治的制度和礼仪与汉族皇朝差别太大。明朝成立之后,就干脆全面“复古”,孔子的理想在明朝终于实现了,国家礼仪和制度基本上都是参照周礼而来,所以恢复了三朝五门制度。
三朝中的治朝用于君王日常朝会治事、处理诸臣奏章、接受万民上书;这个就是通常意义上早朝。五门中的应门,是治朝之门,明朝大部分时间的早朝都是在皇极门也就是后世的太和门中举行,所谓御门听政。
朱元璋制定了制度之后,除了他自己和有名的孝宗外,基本上天天上早朝的皇帝几乎没有。万历皇帝和嘉靖皇帝更是几十年不上早朝。明朝有了内阁制度之后,其实早朝的治理国家的功能已经大大降低,朱元璋时期之所以要日日早朝是因为他废除了丞相,基本上所有的日常政务都需要他亲自处理。而内阁制度,票拟制度建立起来之后,日常政务都有内阁代为处理,皇上只需最后同意就行。
虽然朱由校得爷爷万历皇帝后来几十年不上朝,但是他老爹朱常洛登基之后就恢复了早朝制度。到了朱由校登基之后,早朝制度就继承下来了。但是也不是天天早朝了,一方面是大部分日常政务没必要非得到早朝上处理,另一方面早朝也辛苦了,皇上辛苦,大臣也辛苦。大臣们上早朝都是要半夜就起床,然后凌晨三点在午门外等候,凌晨五点进入午门,开始早朝。搞了一段,大家都不爽。最后恢复到了隆庆皇帝时期留下的一个惯例,逢三六九早朝。
早朝的地方也不在所谓的金銮殿,这时叫皇极殿,后世叫太和殿的地方。而是在皇极门,就是后世太和门的地方。参加的人员也相对来比较少,主要有内阁大学士,六部的尚书和侍郎,都察院的都御使,大理寺卿,通政司使,顺天府尹。着装也相对随意,皇帝大臣穿常服就好。
被叫醒还不算,吃了点东西之后,就开始让宫女服侍着穿衣服,穿好后朱由校打起精神,洗了把脸。就在太监的簇拥之下离开乾清宫。
这时天还没亮,还稍微能感觉到一点凉意。坐在步舆上的朱由校,也不禁感慨。很多后世的东西,到了明代缺很难实行,物质决定意识,实际情况差太多。按照后世二十一世纪人人平等,自己这么能堂而皇之的坐在轿上,让人抬着走呢?可是明代,眼下自己的皇帝,抬轿的人是太监,跟太监们说,你们别抬我了,我自己走过去?显然行不通。或许后世很多已经成为治国良策或许到了明朝也同样会不合实际。
朱由校虽然有之前的记忆,可是他实际上是第一次进入朝堂,进入这个可以决定一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地方。这在他穿越前是想都不敢想的。钟鼓齐鸣,早朝的时间到了,朱由校进入皇极门,大臣们也依次进入。
见完礼之后,开始早朝议政。
“臣有本奏。”礼部尚书孙慎行抢先一步发言,并把奏本交给太监呈给朱由校。朱由校结果奏本之后,孙慎行开始解释。“启奏陛下,我朝以周礼定礼仪,先帝穆宗恢复九嫔,今陛下马上也即将要大婚。陛下初三在元辉殿选了皇后和两位皇妃,**太空,为了今后不再应对此事,还请陛下再从要准备送回家的五位候选中再选三位做为妃充实**。”孙慎行不愧为礼部尚书,从周礼开始说起,说了十几分钟。总之就是他说的是正确的,这样做才符合礼仪。
朱由校有些纳闷,这个孙慎行在他之前的记忆里好像是个铁杆的东林党。东林党不都是坚持道统清高的卫道士么?朱由校心里倒是乐意,多几个美女做老婆,打发夜晚的寂寞时光似乎很不错。
孙慎行说完之后,首辅刘一燝,次辅韩爌马上表态支持。东林党人自然大力赞同。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毕竟明显对皇帝是好事,给皇帝上眼药没什么好处,而且这件事情言官们知道了,攻击也是先攻击孙慎行,自然纷纷表示同意。
其实刘一燝韩爌孙慎行都是东林党,他们不但不反对此事,甚至主动提议此事,是有他们自己的考量的。东林党从争国本开始就紧紧的当时为太子的朱常洛结合在一起,荣辱与共。万历皇帝不喜太子,东林党就受到各种打压,朱常洛登基之后,东林党全面崛起。朱由校即位之后,东林党更是把浙党的首领方从哲搞下台,东林党上台执政。
对东林党来说,朱常洛朱由校是否贤德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嫡长子,按照礼法他们是当然的帝国的继承人。而这也是他们所最为在意的,所以帝国早日拥有合法的继承人至关重要。虽然朱由校才十六岁,但是这次雷击昏迷事件,让东林党有了急迫感。
朱由校昏迷让他们很不安,因为一旦皇帝出事,那么后继人第一选择是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检,第二选择是福王朱常洵,但是朱由检目前被李选侍抚养长大,东林党在“移宫案”中和李选侍结了不小的梁子。福王朱常洵,其母就是万贵妃,在“争国本”中和东林党结的梁子更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不是东林党人在“争国本”中前赴后继冒着被降职下放的风险,不停地上奏章支持光宗,福王朱常洵早已经是太子乃至皇帝了。而且一旦迎福王入主,事情就会变的复杂,光称呼上的问题就是个大麻烦。嘉庆皇帝的“大礼仪之争”他们还都是比较清楚的。
东林人虽然书生意气,直肠子,但不傻,知道如果这两个人任意一个人做皇帝,他们都没好果子吃。所以当太难他们知道消息后,就通知英国公张维贤一起进乾清宫。
当日刘一燝韩爌到了乾清宫,见到王安,又问了太医,知道皇上朱由校情况,虽身体无碍,只是昏迷。于是就问当时的情况,跪在那里的乾清宫主事太监曹化淳已经泪流满面后悔不已。讲述了当时的情况,一群人都惊诧不已。最后内阁也不办公了,直接在乾清宫内候着等消息。直到夜幕降临,内阁几人才出宫。
当晚东林党人聚会,东林党人知道眼下自己的处境危险,但是也有心无力,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祈祷皇帝快点醒来。不过最后东林智囊黄尊素还是提出皇上这次康复以后,应增加妃子数量,生下太子的几率也大打了,同时,皇帝年少,之后必然不会满足一个皇后2个妃子,与其到时候学万历皇帝再选美定九嫔,还不如这次就多选几个入宫,省事,一举多得。这件事因为涉及到礼部,所以由礼部尚书上奏,而非内阁大学士刘一燝韩爌上奏。
这件事,就这样确定了下来,下旨本来准备送还回家的五位候选人,择日进宫,再次挑选。
之后也有人奏了几本其他日常政事,现在朱由校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政务经验,加之前的上朱由校在今年正月十二日才开了经筵,目前还几本处于识字的状态。所以,直接把奏章给刘一燝,让他们票拟处理了。
大臣看事情基本处理的差不多了。都有走的意思了。这时工部尚书王佐拿出来一本奏章来,说到这是一位御史让臣在今天早朝代为上奏的奏折。陕西道御史高弘图,参兵部尚书崔景荣,庸臣误国,请求朝廷罢免他的职务。因为三月辽东沈阳辽阳先后落入女真人之手,经略袁应泰自杀殉国的消息已经传遍京师。辽东军事的失败,就是高弘图攻击崔景荣的缘由。
当事人兵部尚书崔景荣无言以对,自请辞职。这时刑部右侍郎兼大理寺丞邹元标站出来为崔景荣说话,“辽沈之败根本原因不在现在,而在两年前的萨尔浒之败,皆当时朝廷和前线经略的直接失误,致使建州女真成了气候,要追究就要追究杨镐等人。”
邹元标现在已经66岁了,依然精神抖擞,他之前与顾宪成、**星成为东林意见领袖,并称“东林党三君”。邹元标虽不是东林党内政治地位最高的,可是威望很高,他立即站出来为同为东林党的崔景荣辩解。
邹元标发言完毕,工部尚书王佐就站出来反对,邹元标不但替崔景荣推脱责任,而且还被黑锅退给了杨镐,指桑骂槐,直指当时的首辅浙党领袖方从哲误国,王佐身为浙江人,更是浙党,当仁不让的回道:“按照邹侍郎的意思,以后再出了什么事情,都可以把责任推给前任了?萨尔浒之败当初朝廷用人失当,现在呢?袁应泰是谁推举的?”
袁应泰是东林党,当然是东林党人推举他成为辽东经略的。首辅刘一燝不得不站出来,“袁大人已经自杀殉国,这件事就不要节外生枝了,何况袁大人出任辽东经略是内阁同意的。”
“当时,我可是持保留意见的。”内阁中另外一个大学士朱国祚的声音响起。
朱国祚现在已经62岁了,浙江嘉兴人,天然的浙党。状元出身,朱常洛即位后因朱国祚曾是教他的谕德官,拜朱国祚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和刘一燝、韩爌共同辅政。方从哲辞职后他的日志很不好过,一个人在内阁势单力孤,而且还是排名最后,前不久浙党中坚孙如游致仕之后,他就更少表达意见了。现在东林党攻击到方从哲了,这个浙党的前领袖,他的老师,他必须站出来对东林党还一颜色。
于是,群臣开始纷纷发言,互相指责,虽然东林党势大些,浙齐楚三党较弱,然而毕竟是崔景荣理亏,一时间倒是势均力敌。
朱由校不禁心中感慨,虽然辽沈之败的这个黑窝让崔景荣背有点冤,毕竟他从宣大总督升为兵部尚书没多久。可是他是兵部尚书,这个黑窝他不背谁背。两方的人争吵,猛一听双方说的好像都有道理,可他们双方有道理的话,崔景荣的下场确实皆然相反。而且双方争论的重点也从追究崔景荣的责任转到了之后辽东的局势如何应对。
看着下边争论的双方,朱由校终于认清了现实,这就是党争,而且这些人完全没有想听听他的想法是怎么样的。朱由校吩咐太监,太监喊了一声:“退朝!”朱由校走出来皇极门,大臣们才停止了争论,纷纷离去。
第一次早朝就这样结束了,朱由校郁闷无比。第一次早朝让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完全掌控朝廷不太现实,只能一步一步的改变,一步一步的努力,才能最后完全掌控朝廷。可是内廷就容易多了,他现在利用他已经完全掌控的内廷来进行他的新政是比较现实的做法。
-----
现在本书历史类公众新书榜第13,求大家来起点,给我推荐票收藏下,能帮本书冲下新书榜,到第10就好,拜谢各位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