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盛世浮华(十二)(1 / 1)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和女鬼在北宋末年的日子最新章节!

正月十五元宵,夜。

宣德门前陆陆续续的有民人提着灯笼涌过去,自露台俯视而下,就像是夜空中无数璀璨的星星汇集到一起,聚成壮观的星河。

露台上,此时没有歌舞,只有悠扬清丽的乐声搭乘着夜风四散开来。

很难想象这样一幅场景,这一望难尽的人群在此时此刻、竟是鸦雀无声……这也使得那伶女的歌声可以毫无阻滞的通达到宣德门前的每个角落。

……

郝大,一个年逾五十的小老头,本是淮南寿州人氏,十余年前因为水涝举家逃难到汴京,如今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也算是落地生根。每天就是和老妻推着他这单轮小推车走街串巷的卖汤丸团子,勤勤恳恳的为了一家的生计忙碌。

如今儿女也都长大成人了,只是心里还是惦记着寿州老家,就想着有朝一日能回去看看。

可能是人老了,念叨的就多。他也挺奇怪自己会有这样的寻思。

此时,小推车停在了宣德门前。

一来这边热闹人多,二来也是想看看上元的烟花展,毕竟一年才这么一回。只是……眼下这气氛却有些不对劲,这原本应该喧闹嘈杂的人海却是静如一片湖塘。只有露台上传来渺茫的歌声。

老头轻轻的搁下小推车,锅里的元宵丸子还冒着热气,他拿木盖罩上,免得走凉了。

旁边的荆钗粗服的老妇捏着袖口替他擦去额上的汗珠,“歇会儿吧。”

上面歌声传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两个老人倚着小推车在人群最后头看,是如此安静祥和,或许这便是安贫乐道的生活了吧……

露台上,歌声嘌唱的很慢、很慢……

老妇淳朴说唱的好听,以前没听过这样唱的。不过他身边的老头眼里却是隐隐有异样的情绪溢出来,尤其是上面唱到“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时,不知为何、最心底的那抹情感突然强烈的翻腾起来。

上面继续传来歌声…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这歌声像是充满魔力似得吸引着自己。不是因为有多好听,而是里面似乎藏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是如此让自己难以割舍……

至于是为什么,以他贫乏的词汇量是如何也形容不出来的。还不待他仔细去感受,这耳边就传来来窸窸窣窣的抽泣声。

转头一看,竟见自己老伴儿拿着袖口擦了下眼角,“老头儿~~”声音有些沙哑,“……俺们寿州老家的屋子……现在也不知道还在不在?”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这又一遍的幽哀袭来,深深地击中了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郝老头的眼眶骤然红了一圈,在湿润的眼帘下,艰难的蠕动着嘴角……

“清明……回老家一趟吧。”

****************************

……

景灵东宫二楼西堂窗口,那些平日维护祭祀礼器的女婢们正趴着窗口往下看,宣德门前的鳌山盛景尽收眼底。虽然今日轮值难以出去,但偷个懒过来瞧瞧烟花人海也是无妨,谁让主管都偷下去凑热闹了。

“快快!看啊~~那教坊司的女人要开始了!”

几个女婢指指点点,叽叽喳喳的讨论,欢快极了……

不过也有例外的。

青铜架子前,有两个婢女在擦拭镛铎礼器,或者偶尔闲聊两句,不过完全没有凑过去看热闹的意思。

“小秋,清明我陪你去城外给伯父伯母扫墓好了,你一个人……我不放心。”

女孩擦铜光鉴的动作不由一滞,而后讷讷道:“不……不用了,我自己行的,又不远。”

这个叫小秋的女孩不过十四五岁,说起她的身世,也是极为可怜的。

一家四口七年前因生计搬迁到汴京,父亲承了份工部造院的石匠活儿,风里来雨里去的每日抗石搬砖,虽然也只够让一家子勉强温饱,但对于这个贫寒的家庭来说、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磕磕绊绊的四年下来,也建起来一间属于自家的像样小楼,本以为日子虽然紧巴,但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可是……一件从天而降的祸事彻底压垮了这个贫苦的家庭。

在三年前一次修缮城楼工程时,父亲失足从上面摔了下来、当场身亡,留下了母亲、她、还有她那年幼的弟弟。母亲本就体弱,在这场打击下大病了一场,这一来、便是卧病至今,而当时那点抚恤费也都喂给了汤药。后来慈幼局还找了上来,但她没有答应把年幼的弟弟和自己送进去,因为还有母亲需要照料。所以凭着一股儿韧劲,早熟的她很早就自己出去找活干,石匠铺、打铁铺、酒楼饭馆,能去的地方都去了,不过大都嫌她太小,始终是做不长久。

今年头也不知是被哪个好心的大人看见了,便把她送到了景灵宫做看护,也就是帮忙扫扫地擦擦桌子之类,虽然挣得不多,但对于小女孩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喜事了。还记得除夕夜那碗,抱着病榻上的母亲哭了整整一宿。

原本坚信总会有熬出头的那一天,可是不想前天……久病缠身的母亲…还是走了。

昨天刚埋入郊外一处很远的荒坟,和爹爹埋在一块。

从此,清明便要摆两副碗筷上去了。

她楞楞的擦着手上这枚铜光鉴,已经无比蹭亮了,木格窗外的月光和鳌山的灯火映照进来,在铜光鉴上时隐时现,还有那幽肠的乐曲和伶女的歌声……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衷古柔肠的声乐柔柔静静的飘过来,一下便是抓住了她的耳朵。与此同时,那趴在窗子上叽叽喳喳看的婢女们忽然也都是闭上了嘴。身边那老大姐直起身子,应该也是被这歌声吸引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歌声开始嘌唱的很是缓慢,似乎是带有些谨慎在里面,不过却有了别样的感觉,或许更符合这个时代的听曲习惯。

诗词歌赋什么,虽然女孩儿也是知道,但显然也只停留在知道这个层次,对于这阙极富盛名的虞美人,却是从未听过。对她而言,从未听过的词、从未听过的调……在此刻,却是生生的慑住了她的心神……

小楼,又东风……不堪回首……

零零碎碎的,她不懂诗词意思,也不知来历讲究,只是断章取义似的理解,虽然不是很明白,但歌声中的那份凄婉愁绪却是与自己如此贴合!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也是到这一句,明明是如此平静的叙述,可却实实在在的引起了她内心最强烈的共鸣……这一霎那、她回想起了自家那间败落积灰的小楼,今昔对比、物是人非……这种刹那间的共鸣,引得她泪珠儿直想往下掉。不过还是凭着她那股韧劲极力的克制住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等到这最**处,窗格子那边已经隐隐传来细细的抽咽声。或许那些女婢们无法理解词作全貌意境,但透过歌声传达出来的那种强烈的幽怅,却是如此感染人心。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愿回想起来的痛苦和忧伤,只是平日掩在笑容下,却也不会经常去翻动。只是如今被乐声这种瞬间感染力极强的东西击中,却是将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袒露的一览无余……

但女孩儿还是忍住了悲意。直到这句唱完,紧接上来的箫声和阮琴彻底击垮了她内心最后一丝的抵抗……

“哇”的一声,泪珠儿像断了弦似得啪啪直掉。

这绵长忧愁的过渡乐声,没有歌女的人声,只有简简单单的音乐和节奏,但却完全释放了人的内心世界。一千个听到的人中,会产生一千种不同的画面,但相同的、都是那种今昔对比下的哀伤与悲愁。

“小秋你哭啥子啊?好好的,没事儿~~一切都会过去的。”旁边的老大姐一把将女孩的头抱进怀里,女孩抽噎个不停,“呜呜~~”……浸湿了她的衣襟。

温温热热的泪水便是让这位老大姐也有些眼眶发热……

外边的歌声再次飘飞而来,重复着第一遍的曲调,但就好像再给人的伤口上一遍遍的撒盐,积压积压……趴窗口看的那些小姑娘们大都也是捂着嘴躲出房门,尽量不让哭声被旁边听到。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怀里的女孩儿从未哭的如此痛彻心扉,那黝黑的小脸此时满满都是泪花在淌,“呜呜~~”的抽噎。就连她也是忍不住回想起从前美好的回忆,无忧无虑的日子,都是一去不复返,慢慢的、也是被女孩儿的情绪和外面催人泪下的歌声感染,眼角隐隐泛起泪水。

……

……

如果说诗词的影响是悠久长远的,那乐声的影响便是瞬时立就的。

或许只是一个字眼,或许只是一个婉转,但只要有了一处能引起听者的共鸣,那么……感情的宣泄就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元宵的夜晚注定是不会有休眠的,露台上一遍一遍的反复着虞美人。

那露台之上的小姑娘此时也是抽噎着唱着,那种隐现哭腔的曲调更是将这份凄婉拔高三分。

很少有这样的,竟然唱着唱着连自己也陷了进去。起初的那份谨慎早不知道抛哪里去了。眼下脑海里只是不断的回闪儿时齐家共乐的回忆,那份“雕栏玉砌”般的美好,如今却是在冰冷的教坊司里接受严格的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哪天会是个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歌声袅袅晕散开去,已经消散已久,可是耳畔还在不断的潆绕着歌声,或是已经永远烙上了心头。许多年后想起来,都是无法言语的感觉,甚至还能调侃一下自己……

“都大老爷们一个了,也不怕你笑,那时候啊~~是真有些想哭,都说不上为什么……”

“我倒还好,就是胸口有些闷,不过我那婆娘可就惨了、那都哭成什么模样了~~啧”、“不过现在说起来也是再正常不过,谁让先生这么能赚婆娘们的眼泪,就是不知道现在跑哪儿去了,啧~~官家年头倒还派了水师去找那桃花岛了,不过没找见。”,“又没找见?”,“废话!要是能找见、那还是先生么?”

……

……

梦,终归只是梦,心中的幻象随着歌乐停歇而破碎开来,又重新拼凑成现实。

眼前依旧是那片灯火辉煌的鳌山盛景,淙淙的溪水声这时占据了主旋律,一切都是如此清晰。

底下寂静的人群,略有些骚动,或者略有些压抑的情绪。

两廊彩棚里的那些老乐儒此时神情最为复杂,没想到这首俚曲竟然能演绎出这种前所未有过的韵味。虽然谱中含有俚音,但总体还是契合正曲的风韵,只是他们也说不上来,究竟是哪里的编排有些异样,这出来的感觉……就是比一般的正曲多些……多些…人情味~~

虽然这种褒扬算是打他们的脸,但这个时候也不得不承认。

“如何,蒋老?”

一些人不敢轻下评论,倒是先探探别人口风。

“嗯……”那鬓角霜白的老人捋着长髯缓缓点头,“唯有情意真切而已……”

这评价有些让旁边的士大夫摸不着头脑,到底是褒还是贬?

……

对面李格非那边的彩棚阁子,还不待靠近,就已经传出来丫鬟的哭声。

“小娘子,我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心里很难受~~~”胭脂抹着眼泪在后边哭,旁边的花细亦是双眼通红安抚着胭脂。

不过李清照却没有做任何回应,就怔怔的坐在木台上,眼神有些恍惚地望着鳌山上缤纷光彩的灯笼,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那几个围着打叶子牌的老头这时亦是神情有些难言,一个个磨砂着牌面……倒还是晁补之先出声…

“今日算是开了眼界了,这词牌竟然还能这么唱,这感觉~~啧,倒是不好轻下评价了……”他倒也是沉得住气,“荥阳先生怎么看?”也知道把刺头先踢给别人。

老先生沉吟了会儿才较为谨慎的评价,“原本因为那俚音,倒是对这新唱法不甚为意,只是没想到这出来的效果确实令人惊叹……“、“我等一贯以为字正腔圆、雍容大气的曲风方是人间正道,余下便是俚俗谄媚,只是如今这首虞美人……”他望了望露台之上,“虽然唱速略快,有两句更是转音古怪,可却丝毫不见浮躁流俗之感,实是令人惊奇。”

李格业接过话茬,“只是以我所见,这般唱法、怕是只适合这首李后主的虞美人,词曲契合的天衣无缝,全然不见斧凿雕饰之感,词因曲盛、曲因词深,二者相得益彰,若是那李后主泉下有知,怕是要将这谱曲者引为知音了~~”

“对对对~~”晁补之赶忙插话,“我也是这个意思,这曲简直就是专为这首虞美人所谱,余词皆不得用,所以作为词牌新唱法还有待商榷。”

“安安也来说说,我看你对音律也是颇有看法的。”李格非见自己这女儿有些出神,便是提醒了声。不想少女却是敛裙起来向众人匆忙告辞…

“安安忽感身体不适,便先回府了。”

“唉?这又怎么了?”晁补之还想叫住李清照,不想人走的倒是挺快。而李晏和两个丫鬟也赶紧从后面追了上去……

“阿姊阿姊~~那曲儿挺不错的,你看我这蛐蛐都不跳腾了……”

后面的李格非见状,深深的叹了口气,旁边几人询问因由,李格非摇头道:“怕多是想到季淑了~~”

“哦~~”

旁边一阵会意,想她过世的娘了。

……

……

宣德楼上,垂黄丝绦随着夜风而飘。两朵楼处各挂灯球一枚,内燃椽烛、照数十里。

此时灯烛已几近燃尽,光线略显暗淡。

那帘内的**嫔妃此时一个个拿着绢帕抽噎,倒是把旁边的内侍女婢忙个不消停,“娘娘你别哭了~~”,“娘娘你凤体初愈,别又害了寒邪~~”

这些内宫深院里的女人,本就是多愁善感,再加上平日锦衣玉食的伺候,闲着没事的,就把掉眼泪当作每日的功课,不过此下却也有两分真正的悸动在心坎~~

“这词以前也听过,只是没想这般唱出来,却是如此赚人眼泪~~~”

“只不过这词不吉利,怕是今后不好在宫闱里唱,倒是可惜了~~”

……

这另一头的黄罗彩棚里,倒是没这么消遣了。

“刚刚那几个教坊司的乐伶技艺不错,明日让睿思殿出谕召进宫来填补宫乐。”,“是。”那高班领命退下吩咐。

“这个……”

徽宗瞥见自己那皇后王氏在边上抽噎小泣,不过见自己目光望过来,慌忙忍住、表现出雍容正襟的模样,但是那红着的眼眶却是如何也掩饰不了的……

倒是有些难以抉择了。

此时也只好向身边这一干老学士拿主意,“诸位老学士有何看法……这礼炮究竟该赏给哪方?朕一时也是难以取舍,若说文宴文宴,该是以文为主,达者为先,只是……”

徽宗这边一犹豫,下边这几个老头立马急了,这还了得……

“官家万万不可,此虞美人一词本是故朝昏主之作,太宗时便曾禁传,如今官家允之露台开唱已是恩德,岂可荣宠过甚?”

“老臣附议!”

又有人出列,“此曲唱法不谙常理,谱中更有俚音出现,实在是有伤风化,若是让其拔得头筹,今后民间必会效仿,届时礼乐崩坏、人心不古,可是会动了国之根本啊!还请圣上三思!”这倒是动真格了,连官家都不用了。

“额~~”

徽宗抬了抬手,他倒是没想到这么多,但这些学士的话倒也不无道理,到底该如何抉择呢……

****************

ps:盛世篇要结束了,不过**戏应该才刚开始,所以还是壮着胆子管大家要推荐要支持了哈~~(还有,投九千催更的那位朋友,恐怕要让你失望了,这字数完全超出了我的能力上限了,实在是无能为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