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千古奇女子秦良玉(1 / 1)

明扬天下 何昊远 1456 字 11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明扬天下最新章节!

***

蜀锦征袍自剪成,

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

谁肯沙场万里行?

崇祯这一生很少写诗,登基后夙兴夜寐,克勤克俭,一心为政,也没那个闲情去写诗。

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清兵绕道喜峰口,攻陷遵化,直抵燕京城下。次年又向东攻占永平、滦州、迁安三城,形势极为险峻。崇祯皇帝匆忙下诏征调天下兵马勤王。

秦良玉闻讯,火速“出家财济饷”,率白杆兵兼程北上。当时各地先后赶来的十余万官军,均屯驻在蓟门近畿一带,互相观望,畏缩不前。

独秦良玉所部率先奋勇出击,后来在友军配合下,奋力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解除了清兵对燕京的威胁。

为此,崇祯皇帝在平台召见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将军秦良玉。见过女将军后,再对比大明那些一败再败的将帅,崇祯皇帝感慨万千,这首诗破口而出。并御笔亲誊,赐给了秦良玉。

秦良玉的战功远不止这些,年轻时她就开始随夫马千乘征战,平定杨应龙叛乱,立下赫赫战功,夫死之后,她又率子弟兵远征辽东,与女真多番血战,其中天启元年浑河之战史载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

同年九月秦良玉回川平永宁宣抚奢崇明叛乱,转战渝城、成都和泸州等地,收复新都。天启二年,率白杆兵解成都之围。回师克二郎关、佛图关,复渝城。并于天启三年击败永宁奢崇明,平定全川;同年平定“松藩叛乱”。

崇祯三年北师勤王燕京,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

崇祯四年,秦良玉率白杆兵在保卫大凌河筑城战斗中,再建“首功”。

崇祯七年,张献忠入川,秦良玉与正好回川的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在夔州打败张献忠,使之退走湖广。

崇祯十三年,罗汝才犯四川,秦良玉领兵至,罗汝才闻风丧胆,掉头就逃,秦良玉率白杆兵追击,在巫山和夔州重创罗汝才叛军。并夺其大纛。擒其渠副塌天。

这位传奇的巾帼英雄征战了一生,现在已是年介七十,白发苍苍,闻李自成攻占陕西,张献忠再度犯川,当此四川存亡之际,她立即向四川巡抚陈士奇呈献《全蜀形势图》,希望官军能增兵坚守蜀地十三处险隘,陈士奇不予采纳。

秦良玉不死心,又推心泣血地向四川巡按刘之勃建议,刘巡按倒是同意她的计策,但他本人手中无兵可发。秦良玉只得自己带着三千白杆兵奔赴夔州。

白杆兵的得名是因为他们使的都是白杆长矛,这是秦良玉根据当地的地势特点而创制的武器,它用结实的白木(不需要染色)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

当年秦良玉就是率领类似的一支军队参与了平播、平奢、援辽、抗清、勤王、剿匪诸役,获得赫赫功勋。只是数十年来血战不断,已不知有多少白杆兵埋骨他乡,士兵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

或许,这是最后一批了。

秦良玉一心为国,率三千子弟兵抵至夔州后。立即抢占夔州要隘,她征战一生,熟知兵事,这次她没有依城坚守,而是争山夺险,这绝对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她的白杆兵多为溪峒山民,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用于争山夺险,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战力发挥出来。一但困入孤城,长处就难以发挥出来。

再者,在敌众我寡,后无援兵的情况下,放弃机动,困守孤城是死路一条。

秦良玉的决策没错,但是.........北风很冷,山岚莽莽苍苍,天地是如此肃杀,一种未世的凄凉景象让人打骨头里冒出寒气来。

山下三十万叛军如涛如浪,人呼马啸响遏行云,如惊涛拍岸而来。

而放眼整个四川,竟然只有她一个年介七十的老妇人,带着三千子弟兵来迎击张献忠,后面,没有一兵一卒来援,没有一米一矢输送.........

人都到哪里去了?

川蜀大地,军民无数,官吏满地,人都到哪里去了?

何以只剩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带着三千子弟兵在此坚守?

三千对三十万,退一步,四川门户即敞开在叛军脚下,退一步,二三十万叛军即如汹涌的浪潮将四川淹没。

望着险隘下连绵百里、无边无际的叛军,三千白杆兵心中无比的悲凉,望着前面那白发苍苍的背景,每个子弟兵都不禁流下了热泪,有的甚至忍不住放声嚎哭起来,他们不怕死,但此刻却不知为谁而死,不知为何要死得如此悲凉。苍天啊!为何如此?

“哭什么?”秦良玉抽出御赐的宝剑向山下一指,毅然道,“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子祥麟亦于襄阳以身殉国,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当此国家危难之际,何惜此残躯耶?”

“姑母!”站在旁边的堂侄秦明悲声道,“我们不是怕死,我秦家和马家,先后有数十英烈为国捐躯,侄儿等又岂能辱没先烈英名?只是姑母您为国征战一生,如今已年介七十,还是先回石砫吧,这一战就交给侄儿好了。”

“我秦良玉虽是一介女流,但多年征战,从未退缩过,到了最后岂能弃节独活?明儿不必多言,备战!”

秦明一时哽咽难语,他知道再劝也没用,与三千子弟兵抹去眼泪,握紧白杆枪,望向山下的目光逐渐坚定,视死如归。

浪潮般的叛军冲上来了,数十万人的呐喊声冲天而起,直上云霄,仿佛有排山倒海之威。

山头上,那个老妇人将御赐的宝剣插于地上,亲自上前擂响战鼓,山风吹拂着她红色的披风、苍白的头发,哪怕是三千对三十万,哪怕身后没有一兵一卒来援,哪怕她已从一个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变成了一个垂垂老矣的白发老妪,擂响的鼓声仍足以惊天动地、震颤敌胆。

至少山下的张献忠就不敢有丝毫轻视之意,他曾是秦良玉手下败将,第一次进川就是被秦良玉驱逐出来的。

这次秦良玉在山上布下了三道防线,张献忠则让手四大镇将张可旺、张文秀、张定国、张能奇,分别率领两万人发起车轮战,一道防线一道防线的争夺。

最先发起攻击的是作战最为彪悍的张能奇。两万叛军在他的带领下,呐喊着向山头冲锋,从天空望下去,就象是一道黑色的洪流向山头卷去。

山上的白杆兵将垒好的石块推下,轰隆隆响个不停,把仰冲而上的叛军砸得血肉横飞,惨嚎阵阵,但叛军实在是太多了,死了一批又冲上来一批,各种火铳呯呯地响个不停,硝烟弥漫,终于还是冲到了第一道防线前。

山上的秦良玉鼓声一变,第一道防线的一千白杆兵立即跃身而起,大喊着俯冲而下,他们奔走于山间如履平地,灵捷如猴,手中的白杆枪疾刺猛砍,把山头变成了一个血肉屠场,鲜血成溪,尸体成墙。

叛军的第一波冲击被打退了,紧接着换上另一批人继续猛攻,张献忠不惜以十换一,一道一道地抢夺着山上的防线。

白杆兵毕竟不是铁打的,鏖战半曰,一点休息的机会也没有,加上兵力对比悬殊,难免顾此失彼,防线终于被一道道的攻破。

白发苍苍的秦良玉眼看叛军越来越近,三千子弟兵一个个的倒下,碧血染红了山头,连天空都变得一片肃穆,她眼中不禁渗出两行浑浊的眼泪,手握着御赐的宝剑,颤巍巍地向北跪下,望着肃穆的天空悲声喊道:“陛下啊,请恕臣无能,臣,秦良玉,今曰为大明尽忠了!”

*********************

ps:这几天太冷了,十个指头竟有四个长出了冻疮,苦命人啊。南方没有供暖,入夜之后如坐冰窑,早上起来更不必说,根本坐不下,这鬼天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转暖。

嗯,最后吼两声,求月票喽,各位亲支持一下吧。

.(未完待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