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章:祖先智慧(1 / 1)

战国霸天下 石慌 1416 字 9个月前

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战国霸天下最新章节!

——

初夏时节,春风在淇水河畔迟迟不肯离去。

王城朝歌的扩建已经完成,自从卫国迁回旧都之后,这座古都的发展速度便是一年胜过一年,卫峥掌国以来,朝歌古城至今从未受到过任何威胁,没有战乱是繁荣的基础。

朝歌城从被遗忘的古都到如今的繁荣和誉满天下正是映衬着卫国由弱而强的最真实写照,而曾经的天下第一城大梁正在逐渐暗淡,长此以往朝歌取代大梁城成为天下第一都城只不过是世间的问题罢了。

剧辛等一干臣工发现近来国君都在宫中鼓捣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虽然一国之君干那些再臣工眼里不是国君该干的事情,但卫峥并未因此荒废朝纲,又不是只顾着鼓捣怪事而不问政事,臣子也就不好说什么,便是谏言也得有理由不是,也许这就是卫峥的个人癖好。

臣子不理解,但没有阻止,也没有过问。

确说卫国自太行之地的孟门高调称王之后,很快就歇火了,秦国想要挑起卫国与齐国的战争最终没有得逞,卫峥不但把张仪接回了卫国,让这位不世之才成为新一任的鬼谷子,也有了一个善终的结果,同时也通过邦交手段遏制了卫齐一触即发的战争。

现在的七雄战国,楚国折腾的够惨列,楚怀王便是想要继续折腾楚国国力也不允许了,齐国现在虽为首强,但却少了秦国的一份魄力,豪夺天下不敢,却未窃取邻邦寸土之地沾沾自喜,比如收复了淮泗之地,齐宣王便高兴了好一阵子,齐国吸取曾经魏国四面树敌的教训,肚子有坏水却也偷偷摸摸的干。

中原再次重归了安宁,然而战争却从来没有在整个天下间真正止息过,这里停止了战争,另一地却又爆发了新的纷乱,战国天下,这样的世道几乎天天都在打仗,不是这一国便是那一国,总有一国,总有一地在互生刀兵。

现在卫国止戈了,但置身事外十数年的赵国终于不安生了,而赵雍这位雄主也初次显露出了他的雄心与野心,卫国称王之期,赵雍与卫峥便达成了一个共识,卫国支持赵灭中山国,非但如此,还认可赵雍将来吞并中山国。

有了卫国这个中原强国的支持,加上此刻秦国正在猛攻宜阳,赵国西境暂时不会有秦国乘机起兵作乱之患,如此一来,赵雍终于下定决心开始整备军伍,伐中山国。

中山国身在赵国腹地,匍匐在赵国北方,始终对赵国形成泰山压顶之势,又是外族人建立的国,赵雍每时每刻不再想着如何灭了中山国,去掉赵国最大的隐患。

当今赵国之主是少有的能被卫峥予以重视的国君,可见其雄略,赵雍知道灭中山国非一日之功,历史上也是如此,赵武灵王在赵国下令全面行胡服骑射之后,立刻开启了五伐中山国的征程,先后五次大规模对中山国用兵才最终把这个心腹大患给彻底拔除。

可见行灭他国之举绝非易事。

赵国与卫国结盟互王之后,双方都在履行盟约,卫国派出了一支三百人规模的精干骑兵教官队伍帮助赵国行胡服骑射,组建赵国骑兵;而赵国也按照盟约对卫国进行马匹这项战略资源的输送。

卫国与赵国现在算得上是“蜜月期”,大有精诚合作,双双共赢的架势。

而北境的燕国,此刻也不能不说。

确说燕昭王掌国破燕之后,启用苏秦为相,于是燕国立刻开始去旧陈新,而燕昭王采纳苏秦的建议开始向北拓展,燕国也渐渐出现中兴气象。

不得不说,燕昭王也是一位有位的国君,不失为明主,燕职千金买骨,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共苦,深得燕国百姓的信任,可谓民心所向,燕国人也无悔的跟着燕昭王去卖命,众志成城的向北境徐徐蚕食,燕昭王亲自统兵北击东胡、山戎等外族,一方面是开疆拓土,另一方面燕昭王也是拿外族人当燕军陪练的活靶子,而燕军真正的敌人是南境的齐之技击。

战国时代争霸天下,不同于春秋之际尊王攘夷,当今的七雄诸侯,哪怕是最弱的一个都能追着外族打,便是残燕之国,打外族也是毫不含糊的主儿,如此强势不无道理,春秋以来便是征伐不休,数百年的内部纷乱让华夏一族种下了一颗好战的心,因为不好战的都亡国了,留下来的大国没有一个不是好战之国。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赵国和燕国的崛起,天下北疆的戎狄外族很快就要迎来一段黑暗的日子,燕昭王向北拓土千里,赵武灵王灭楼烦、林胡,置九原一郡。

这两大战国迫切的需要自强,以免在将来免遭国灭,而盘踞在中原的都是虎狼群雄,哪个都不好惹,甚至惹不起,但又要图强,除了向北对戎狄外族开刀以滋养自身,想要图强的燕国赵国别无选择了。

说到底,七雄战国都是持强凌弱的主,强的打不过那就打弱的。

赵国、燕国、秦国都在打仗,而卫国并没有去凑热闹,打完了阳山大战,倾吞济南之地后便开始与民休养,积蓄国力。

而今的卫国称王了,也预示着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在列强中夹缝求存的小国了,卫峥当然也要考虑今后的布局方略了,而今卫国之主在天下人看来武功卓越,的确如此,但光有武功还不够,卫国仍旧需要文治,一旦国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帮助卫峥掌国偌大的帝国。

而纸这种强大的工具该是应运而生的时候了,与其求贤,不如自己培养贤才,归根结底就是需要更多的读书人。

赵国、秦国、燕国、中山国、韩国在闹腾着打仗的时候,卫峥在宫中开始发明纸了,这个足以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发明提前一百多年诞生。

这段时间,卫峥下令在资金的王宫里挖了一个大池子,把制作出来的石灰倒入了池中,于是便成了具备碱性的石灰水,石灰水是造纸工艺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材料。

卫峥又下令让一队甲士去林中砍伐大量的竹子运回宫中,宫中的侍卫按照国君的指示把运回来的竹子砍扎成整齐的竹捆,接着便进入造纸环节十分重要的工序,在整个造纸过程中,这道工序也是费时最长的一环。

那便是把竹捆放入石灰水中漂制,这一漂就是耗时百日,而这个环节便是用碱性溶液处理原料的工序。

卫峥之所以对造纸术了然于胸,还得得益于前世读过的一本古书,那便是鼎鼎大名的《天工开物》,这本古代科技百科全书里,便详细的介绍了古人是如何利用有限的工具和掌握的知识进行造纸工艺。

之所以要对竹子漂制百日时长,那是因为竹子的植物纤维中还存在着对造纸有害的物质,也就是果胶和木素,果胶不利于纤维的细化,而木素的存在会大大降低纸的强度和寿命,并且容易氧化形成色素,也就造不出洁白的纸。

这项长达百日的漂制工序就是用碱液来去除植物纤维中的果胶、木素等这些杂质的有效方法。

前世的卫峥在读《天工开物》的时候便倍感惊奇,没有显微镜的古人是如何知道这些杂质对造纸有害?而《天工开物》里面介绍的造纸工艺,即,去除植物纤维中的杂质的手法几乎与现代科学如此一致。

前世的卫峥深究起来,古人发现去除杂质的造纸工序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史可鉴的。要知道华夏一族有一门流传了四千多年的古老手艺,那便是制造丝绸,古代的缫丝工艺便是用水煮蚕茧以脱去丝胶,如此方能得到较纯的丝纤维用以制丝。

也许便是这流传四千多年的缫丝技艺给了古人启发,造纸也是需要脱去植物纤维中的果胶。前世的卫峥想到古代的缫丝技艺之后,更有趣和更加好奇的问题来了,四千年前的华夏先祖们又是怎样知道必须要去除丝胶的?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