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看书网 www.91ab.top,最快更新乡农最新章节!
陈父往屋里看了一会,随后朝着两个女儿问道:“小巅呢?怎么半天没有看见他的人呢?不会还在屋里睡觉吧?”
冰儿呵呵笑道:“爸爸,你瞎说什么啊,他每天比我们起得还早,天不亮就起来练拳,随后给院子四处浇水,这会正在后院竹林砍竹子,准备弄几张竹床和秋千呢。”
陈父心中一喜,问道:“他会自己做竹床?”
冰儿莫名其妙地问道:“为什么他就不行?他会的东西可多了,只是你们没有发现而已,妈妈你们帮着喂喂家禽,我早上一下子给忘记了,也不知道它们饿坏了没?”
陈母俩人来到用纸箱围起来的地方,看着里面百来只小家禽,鸡、鸭和鹅三样都有,只是鸭和鹅少一些,陈母问道:“这家禽以后就这样养着吗?”
冰儿摇摇头回答道:“不是啊,过几天就放在院子里,杨巅说几天后等这些家禽养熟后就不会跑出院子了,等再大点就可以弄到后院的果园里放养。”
这时杨巅扛着一大堆的竹筒和长竹片回到前院,见到冰儿的爸爸妈妈来了,忙喊道:“叔叔阿姨你们来了,先坐会,我去将弄好的竹子都拿到这里来。”
说完又返回竹林,陈父看着这些弄好的半成品,惊讶地问着自己的两个女儿:“这是他用了多久弄成这样的半成品的?”
冰儿一副理所当然的语气说道:“早上浇完水后大概六点半钟吧,离现在差不多一个多小时的样子吧。”
“啊,他一个多小时就能弄成这样?这也太厉害了吧?”陈父惊呼出声,不过很快惹来陈母的一个白眼:“喊什么喊?也不嫌丢人,这么大年纪了,说话还像个小孩子一般。”陈母将陈父训斥得乖乖地低下头,让一旁摘菜的冰儿俩姐妹呵呵直笑,这老爸就是怕老妈,每次只要老妈反驳他就会像老鼠见了猫一般。
杨巅在经过几趟后才将所有的零件都给弄回来,随后去村里的祠堂借来铁皮火桶和一口大锅,架在院子中间升起火将竹子弄下去煮,将竹子里面的虫子直接烫死,然后摊在院子晒着,十几分钟后将所有的零件都弄到枫树下。
这时早餐也熟了,吃着大女儿做的粥和菜,俩老心中直道这次还真的是沾了这未来女婿的光了,大女儿自从上了高中后在家里就没有再煮过一顿饭,此时天天为这个男孩子煮饭,看她的表情还是非常兴奋的,可见这大女儿爱得至深,就算自己想拆开她们也绝对不可能了,再说这么好的女婿怎么可能会拱手于人呢?
再看看小女儿正没心没肺地疯狂扫荡着饭菜,陈母小声斥道:“死丫头,你就不能吃慢点吗?一点女孩子的样子都没有,看你以后还准备怎么嫁人?”
诺儿无所谓地说:“嫁不出去更好,以后我就在姐夫这里住一辈子,那样我就可以天天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和水果了。”
“死丫头,你这说的是什么话?你姐姐住在这里是名正言顺,你住在这里凭的是什么?”
诺儿顺口就说:“我是姐姐的亲妹妹,也是姐夫的亲小姨子,我住在这里也是名正言顺的,有谁会说闲话?”
俩老正要发火杨巅这时开口道:“叔叔阿姨,你们先吃饭吧?我想诺儿终有一天会住厌这里而离开的,你们就不要cao心了。”
俩老点点头笑道:“还是小巅会说话,死丫头你以后多向你姐夫学习一下,别整天像个小孩子一样爸爸妈妈年纪大了,只希望你们两个都找到一个好婆家,现在你姐姐的终身大事我们不用去cao心了,可是你自己也要为以后打算一下,毕竟你也已经满二十岁了。”
见气氛有些压抑,杨巅给诺儿家了一口菜后对她投去一个眼神,诺儿心领神会的朝着爸爸妈妈点头道:“爸爸妈妈,我知道了,以后会慢慢改正的。”
就这样瞬间让压抑的气氛得以缓和,冰儿感激地对着杨巅说道:“谢谢你杨巅。”
杨巅无所谓地摇摇头继续吃着早餐,饭后杨巅返回树下开始飞速的编织竹床,那需要钻眼的地方用宝剑用,这玩意在柱子上划去就有如切豆腐一般简单,半个小时的功夫一张宽两米长两米三的竹床完成了,接着又编织了二张,最后还弄了四个秋千,完全用竹子编织而成的,随后用粗纱布在竹床的表面使劲的摩擦,将外表那层竹锈弄掉,再抹上一层蜡膜,随后弄到太阳底下晒几分钟后等蜡融化掉弄回树下,就这样三张大竹床和四个秋千就从早上到中午的时间瞬间完成。
这竹床的做工让陈父四人找不出丝毫的缺点,所有的连接处一丝缝隙都没有,好似那连接处都是长成这样的。至于多余的竹子弄成一个高半米的井盖,顶上用渔网这样既可防尘又可让水井保持空气流通,这样饮用起来就永远有如新鲜水一般甘甜可口。有了井盖就会防止贪玩的小孩来到井边发生危险,还有枫树的落叶也不至于飘落进井中。
杨巅再次返回家中弄来一些较粗的绳子和许多废布,带着这些东西瞬间爬到树上,试了试树杈的承受力感觉满意,才将布叠在一起垫在树杈上再将绳子搭在上面。等八根绳子弄好后下到树下将绳子的两端系在秋千的两头,这秋千编织得非常牢固,就算是一个胖子坐上去都丝毫没有问题,更何况自己家中也没有胖子,除了女人就是小孩,相信这秋千承受她们几个都没有问题。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杨巅坐在上面使劲挣扎几下,发现没有任何危险的迹象后才对冰儿和诺儿示意,俩姐妹兴奋地坐在上面背部靠在那竹椅的靠背上,感觉到非常的凉爽,杨巅开始摇晃着秋千后两女同时兴奋地发出尖叫,一旁陈父和陈母也坐在剩下的两个秋千上。